導讀

同樣的1.0係數,這一個480元,一個2600元,是怎麼算出來的?

來源:醫脈通

作者:葉正松

本文爲作者授權醫脈通發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據“醫院院長”公號消息源,安徽宿松縣人民醫院兒科10名醫護人員,聯名要求轉崗。

圖源:“醫院院長”公號

這份10名兒科醫護人員聯合簽名,並蓋有醫院科室公章的《關於兒科全體醫護人員要求轉崗的報告》內容如下:

敬的全體院領導:

兒科作爲臨牀特殊的專業,兒童作爲特殊的人羣,全國上下,兒童患病有一定的季節性,再結合今年特殊的國情,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的影響,更使兒科雪上加霜。

兒科是國家要求重點扶持科室,由於縣醫院兒科現有的醫護人員能力不足,水平有限,不能爲醫院創造財富,特申請全體轉崗。

作爲上班族,經濟是後盾,是基礎,兒科醫護人員本月績效連在醫院有編制而整年不上班的人員都低,怎麼養家餬口?(7月份兒科1.0係數是498.0元,行政後勤1.0係數是2600.0元)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都感到驚訝奇怪,我們受不了多次侮辱,再次強烈要求轉崗,願領導批准。

2020.9.17日

圖源:“醫院院長”公號

績效工資應該向一線醫護傾斜,這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國家進行工資績效改革的初心。

這麼多兒科醫護集體聯名要求轉崗,是一個很可悲的現象,更是一個很可怕的現象。

說句實話,只要法律不強制規定醫院的行政後勤人員拿錢不能高於一線醫護,那麼任何院內的分配改革,都有可能是權力決定分配方向。畢竟負責制定績效分配製度的不是一線的人,而多是行政後勤人員,分肉的憑什麼多割一塊肉給你?特別是在二級分配環節和“係數設定”上,很多醫院的科主任、護士長爲了自己的頭上烏紗,並不敢據理力爭,守住本科室績效獎金的“上甘嶺”,導致最終分配到科室醫護人員手上的錢,嚴重偏離了績效管理的方向,使價值排序被嚴重扭曲,挫傷了科室醫護的積極性,也磨噬了激勵制度的初衷。

但是,績效管理是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的指揮棒,所有績效管理活動的開展必須在公平、公正、公開的績效文化中去貫徹執行,才能不傷感情,才能不冷做事的老實人的心。分配方案只有切實可行並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特別是被臨牀醫護人員所接受,方向正確,力度合適,才能發揮績效發放的初衷,發揮它該有的激勵作用。

特別是兒科這麼一個高風險高強度低收入的科室,醫院績效工資發放這塊,本就應該考慮到這一點,並予以適當傾斜。可結果倒好,不僅不扶持,反而還幾倍的低於後勤人員,真是豈有此理!

不是說行政後勤人員就應該拿低於臨牀一線的績效,可這懸殊幾倍的績效,不僅羞紅了兒科醫護的臉,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同樣的1.0係數,這一個480元,一個2600元,是怎麼算出來的?如此的厚此薄彼,豈不是把人逼上梁山,撂挑子不幹?

這種“算法”,或者說這個1.0係數,就像是魔術師黑布後面的那隻手,不易被人察覺,卻是決定你最後所見的真相。後勤人員雖然表面上拿的是臨牀一線的平均數,但發到手的卻比臨牀科室高!這不僅將“向臨牀一線醫護人員傾斜”的績效發放精神沒有體現,直接導致一線兒科醫護對工作失去熱情,長此以往,醫院的兒科建設可想而知。績效工資不能體現多勞多得,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甚至一線醫護不如行政後勤,那誰還願意全身心的付出呢?

如果績效工資不是幹活幹出來的,而是算出來的,那麼人們就不僅憤世嫉俗,還會同流合污。就像這些兒科醫護說行政後勤拿的 多,拼命也要聯名轉崗,甚至想進入行政後勤一樣。

兒童是祖國未來,醫護是良心職業,是以健康換取健康的工作。可績效工資發放卻讓醫護靠邊站,後勤往前站,這樣自然無法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只會激發後勤人員的貪婪之心。這樣的績效方案,讓人看不到優績優酬的一面,而卻讓人看到了良心在金錢面前不堪一擊。

這可能不僅僅是宿松一地一院之事,很可能是一個或輕或重存在的通病。在此,我們呼籲一句:千萬不要讓人覺得這是一個通病,慢慢適應了就好!

責編 | 小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