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醫院回應:情況基本屬實,但病人隱瞞病情……

來源:醫脈通

作者:蘇暄

本文爲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 、醫患各執一詞

17日,一名50歲的男患者因過量服藥被送進ICU搶救一事引發熱議,而問題正出在涉事醫院開的醫囑上。

2020年4月13日,50歲的孫先生因皮膚瘙癢,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就診。初步診斷爲溼疹,孫先生遵醫囑在三天內服用了140片雷公藤多苷片,隨後出現不適症狀,送醫就診。

“既往史:糖尿病”,圖源:廣西新聞網 (受訪者供圖)

孫先生經診斷爲:“急性藥物性損害?”圖源:央視網

初診病歷顯示,醫生爲孫先生開了雷公藤多苷片等藥物。 服用要求爲“每次20片,飯後服,每日三次”。服藥三天後,孫先生被搶救入住附屬二院重症監護室,昏迷15天,5次休克,曾經嚴重致心跳停止。6月18日,孫先生經診斷爲:“急性藥物性損害?

患方:

病重與過量服藥有關

孫先生妻子朱女士質疑,丈夫昏迷、休克與醫生錯開過量藥物有關。

雷公藤多苷片說明書顯示,按60kg體重的成年人計算,每次服用量爲2-3片。受訪者供圖

朱女士提供的雷公藤多苷片藥品說明書顯示,該藥片的用法用量爲:“口服。按體重每1kg每日1-1.5mg,分三次飯後服用(例如,按60kg體重的成年人計算,一次2-3片,一日3次,飯後服用),或遵醫囑。”注意事項提及,“本品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劑量用藥,不可超量使用。” 而孫先生的處方顯示,而醫生要求當時體重約爲65kg的孫先生一次服用20片雷公藤多苷片,明顯超過藥品說明書上“一次2-3片”的規定用量。

醫院回應:

情況基本屬實

但病人隱瞞病情

未催促病人出院

9月17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對此事發表了聲明。

聲明中指出:患者及家屬單方通過媒體反映的“過量服藥事件”情況基本屬實,但患者存在隱瞞其原有2型糖尿病合併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及雙眼視網膜病變等患病情況。

聲明還稱,事件發生後,醫院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全力救治。經積極治療,目前患者各項指標已基本恢復至發病前狀態。針對網絡流傳的“醫院催出院”說法,聲明稱,患者目前仍在醫院康復治療中,並不存在催病人出院的情形。

醫院網頁截圖

聲明全文如下:

“過量服藥事件”情況基本屬實,但患者存在隱瞞其原有2型糖尿病合併糖尿病腎病、周圍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及雙眼視網膜病變等患病情況。

經積極治療,目前患者各項指標已基本恢復至發病前狀態。患者目前仍在醫院康復治療中,並不存在催病人出院的情形。

醫院已對原有診療流程中存在漏洞進行了及時整改,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最大程度保障病友生命安全和利益。

對於此次事件中的失職人員及管理部門,醫院已啓動追責及處理流程,並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及我院相關管理規定對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醫院對該事件給患者造成傷害深表歉意,同時希望患方通過書面形式提出合理訴求,醫院將積極響應、及時溝通、妥善解決,並依法依規承擔相應責任。

事件時間線:(2020年)

4月13日

50歲的孫先生因皮膚瘙癢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就診,初步診斷爲溼疹。醫生爲他開具複方甘草酸苷膠囊、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雷公藤多苷片等7種藥物。其中,雷公藤多苷片[10mg]9瓶(50片/瓶),服用要求爲“每次20片,飯後服,每日三次”。

4月16日

孫先生遵醫囑在3天內服用了140片雷公藤多苷片,隨後出現不適症狀,送醫就診。

朱女士告訴北青-北京頭條,丈夫服用此藥三天後,出現頭暈、噁心、乏力的症狀,他再次來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當醫生得知他服藥量後,立即安排他住院,此時孫先生已經服用“雷公藤多苷片”140多片。朱女士告訴澎湃新聞,“4月16日搶救入住附屬二院重症監護室,昏迷15天,5次休克,曾經嚴重致心跳停止。”

4月19日

朱女士從浙江老家趕到南寧,當時丈夫已經進入重症監護室搶救,人陷入昏迷,她還簽署了病危通知書。

6月18日

孫先生被診斷爲:“急性藥物性損害?”(朱女士提供的醫院醫學檢驗科報告單顯示)

8月29日

朱女士針對此事件向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12345系統反映。該系統頁面顯示(提交時間爲8月29日16時許):廣西12320衛生健康服務熱線接到廣西12345政府服務熱線後,轉單至醫院,醫院答覆:1、患者病情發生後,醫院分管院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專家會診,積極全力進行救治。2、目前患者病情穩定,神志清楚,可自行行走活動,經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後,一直認爲符合出院指證,建議可以出院休養或到有高壓氧治療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病情有變化時可隨時回院複診。

9月10日

對於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12345系統,醫院的答覆,朱女士並不滿意。她向澎湃新聞反映了事件的經過,並提供了門診初診病歷單、醫院檢驗科報告和藥品說明書。她表示,目前孫先生生活不能自理,但醫院多次要求孫先生出院或轉院治療。她希望醫院能繼續讓孫先生住院治療,直到他能獨立自理,脫離陪護。朱女士稱,針對前述事件,醫院工作人員曾和她多次溝通,並承認系醫療事故。但雙方未就孫先生的治療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9月14日

澎湃新聞從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務部獲悉,目前患者仍在醫院治療中。對於前述事件是否爲醫療事故,醫院將盡快公佈具體情況以回應社會關切。院方稱,“我們需要承擔的東西絕對不會推脫。”南寧市西鄉塘區衛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經他向醫院瞭解,目前患者的治療情況正在好轉。

9月17日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對此事發表了聲明。醫院回應:情況基本屬實,但病人隱瞞病情,醫院未催促病人出院。

17日上午,朱女士委託律師與廣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談判。經過5個月的治療,孫先生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朱女士認爲丈夫生活仍無法自理。朱女士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丈夫如今可以慢慢走路,但是不能走太遠。大約一個月前,護工扶着孫先生散步,途中讓他在原地等護工買早餐回來,孫先生認爲不遠就自己往回走,結果摔了一跤,下巴上摔出一道疤。此外,丈夫也不能長時間說話,說幾句就感到頭暈,“他還有手麻、腳麻、多尿、喪失性功能等等症狀。”

17日下午,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獲悉,經過院方全力救治,目前患者已基本恢復到病發前狀態,達到出院標準。該患者未服藥前,曾因糖尿病引發的腎病、周圍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在該院住院半個月,等問題在該院住院半個月,不排除患者自述的一些症狀與其患糖尿病有關。“我們也希望患者能通過第三方機構進行鑑定,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提出訴求。”

二 、雷公藤多苷片毒性有多強?

讓我們來捋一下關鍵信息:

服藥時間:3天;服藥數量:140片;診斷:“急性藥物性損害?”

患者症狀:昏迷15天,5次休克,曾經嚴重致心跳停止。

初診病歷上寫既往史:糖尿病,餘無特殊。處理:雷公藤多苷片(10mg)×9瓶(50片)每次20片,飯後服,每日三次。

據百度百科雷公藤多苷片詞條,雷公藤多苷片,祛風解毒、除溼消腫、舒筋通絡。有抗炎及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等作用。用於風溼熱瘀,毒邪阻滯所致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腎病綜合症,白塞氏三聯症, 麻風反應,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其下有警示語:雷公藤製劑不良反應可涉及多系統損害, 應嚴格按說明書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即是說,如果按說明書的推薦劑量,一般不會出大問題。

百度百科雷公藤多苷片詞條

按照雷公藤多苷片的藥品說明書,其用法是每日每公斤體重1~1.5 mg,分3次飯後服用。比如,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的使用量是60~90mg(每次2~3片,每日3次)。

小編曾採訪過上海中醫藥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上海曙光醫院肝病二科(肝硬化科)主任劉成海。他的主要研究之一是雷公藤致肝損傷毒理機制。近期也一直在收集研究雷公藤肝毒性病例,並在湖北洪湖中醫院(雷公藤特色)開展定點協作研究。

此次事件中,孫先生的昏迷休克是由於雷公藤多苷片引起,還是和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有關,雷公藤是否會導致永久喪失性能力呢?劉成海教授給出的答覆是,初步以爲主要與藥物雷公藤相關,腎病基礎疾病影響較小。

針對北青-北京頭條、江城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孫先生服用10倍藥量或導致喪失性功能。那麼,是否性功能喪失不可逆?劉教授表示,公藤既往報道有生殖毒性,既往女性生殖毒性在一定劑量下是可逆的——曾有人用於計劃生育避孕。

小編查閱文獻也發現,雷公藤確實具有生殖毒性,但並非不可逆,尤其是孫先生服藥時間不長,或將逐漸恢復。

中國知網截圖

徐穎等研究者《近40年雷公藤生殖毒性研究概述》一文,針對毒性表徵、損傷機制及減毒措施等方面歸納分析發現以下3點:1.雷公藤的生殖毒性涉及雷公藤多苷/甙、雷公藤甲素和雷醇內酯等成分以及雷公藤片和雷公藤多苷片等製劑,2.雷公藤製劑對男性生殖系統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爲精子活力下降、少精或無精,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等,長期用藥還可能導致睾丸萎縮、性慾減退。3.用藥時間等措施有助減輕雷公藤對生殖系統的損傷。

中國知網截圖

另據一項服用雷公藤多苷片(TGT)時年齡小於18歲、現年齡超過18歲(含18歲)的195例患者進行12年隨訪結果表明,影響月經異常的因素與服藥年齡、西醫分型、中醫證型及TGT初始用量無關,兒童時期服用雷公藤多苷聯合中藥對成年後生育能力未見影響。

三 、有醫生自曝:曾開數百倍劑量!如何避免開錯藥?

9月15日,安徽省亳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成大夫在其百家號發文稱,此事件中,醫生給孫先生的處方用法顯然是錯誤的。中成藥也是藥,超大劑量服用,會對人體造成肝腎功能損害,進而引起多臟器功能損害、昏迷,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網頁截圖

“這個醫生怎麼能如此喪心病狂!”可能不少網友會有此想法。作爲一位同行,雖然無法否認這位醫生的錯誤,但仍想從醫生的角度給大家解釋一下,醫生爲什麼開出了10倍劑量的藥物處方。

當過醫生的其實一眼就明白,醫生的電子處方中,把藥品的單位選擇錯了!本來應是“20mg(2片),飯後服,每日三次”,這樣就應該是每日6片,結果“mg”這個單位選擇成了“片”,變成了“20片”,處方劑量自然大了10倍!

俗話說,忙中出錯,醫生不是神仙,這樣的錯誤相信多數醫生都曾經無意中出現過,包括筆者自己。我曾經在給病人開靜脈輸液電子處方時,把“500ml5%葡萄糖水”開成了“500瓶5%葡萄糖水”,劑量開大了數百倍!之後藥房覈查發現,後來從電腦上退掉了499瓶!

藥品關乎病人身體健康,醫生職業的特殊性,要求這樣的錯誤應極力避免。而醫院藥房的查對制度,要求藥師覈查醫生的處方,可以防止醫生出現失誤。廣西的患者最終拿到了這張超劑量處方,說明藥師的核查環節同樣出現了失誤。

爲了防止自己的失誤給病人帶來健康損害,我一般開藥時使用雙保險,推薦大家參考:除了電子處方以外,再用一個簡單的便筏,手寫上所開藥品的用法,並再三叮囑患者,防止患者喫錯了劑量。

其實,我們使用電子處方,本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電腦可以讓我們減少錯誤!比如,我們的軟件設計者完全可以把藥品的常規用法錄入系統,一旦醫生的電子處方超出劑量或者適應症錯誤,系統自動提醒,以避免人爲的失誤。

再比如,把藥品的劑量單位統一,可以讓電腦都默認爲片,雷公藤多苷片就可以開醫囑“每次2片(20mg),飯後服,每日三次”。注:括弧內的20mg讓電腦自動生成,不要讓醫生再選擇“片”或者“mg”,可以避免醫生劑量單位選擇失誤。

可惜,這樣的醫生工作站並沒有普及!目前只有廣大醫生吸取教訓,加強責任心,加強對處方的重視力度,嚴防失誤的發生。

也提醒廣大患者,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發現有與醫生醫囑不同或不明白的地方,及時向醫生詢問,防止服藥錯誤,損害身體。

參考文獻:

北青-北京頭條、廣西新聞網、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央視網、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百家號/王成大夫

責編 | 蘇暄 小脈(通訊員:亮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