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底,新中國的成立已成必然趨勢。隨着遼瀋戰役的勝利,國民方面軍隊內部高級將領深感壓力,紛紛投誠。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北平和平解放,傅作義率部起義了。

傅作義自小學起成績優異,因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辛亥革命爆發後,擔任太原起義學生派排長,隨起義軍到娘子關抵禦清兵,表現出強烈的革命情緒。

隨後被保送至陸軍中學,學習軍事相關課程,另外還對歷史上的著名戰役作了詳細的研究。憑藉着出色的學習成績和參軍後的優異表現,傅作義可謂是步步高昇。

九一八事變之後,傅作義等北方名將聯名通電,積極抗日。對於國民內部抗日的消極情緒,傅作義十分惱怒。但隨着全面抗日拉開帷幕,傅作義憑藉能攻善守的軍事才能,帶領全軍上下奮勇抗敵,爲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一切都爲傅作義最終同意在北平發動起義,接受和平解放北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那麼,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作義的子女都在做什麼,如今怎麼樣了呢?

一、不遺餘力抗擊日寇

日本侵佔山海關後,傅作義主動請纓抗日。在張家口英勇抗敵,抱定了隨時犧牲也要打跑侵略者的決心。當得知上級領導接受日方停戰條件,要求傅作義撤出陣地之時,傅作義無比憤慨。軍命難違之下,他仍堅持只有日方先撤,傅作義方纔能撤,經交涉後雙方同時後撤。

傅作義對上級領導的行爲非常生氣,隨後的一年裏,傅作義時刻關注日軍動向。1936年11月,日軍計劃準備進犯綏遠時,傅作義不再忍了,親自到紅格爾圖指揮抗擊日軍,有力擊退日僞軍,獲此戰全勝。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傅作義身先士卒,重創敵軍。在太原保衛戰中,用兩個旅的兵力守護太原城,爲掩護其它部隊安全轉移爭取到寶貴的時間,最後率部突圍。太原雖然失守,但是日軍死傷慘重,當時已無力繼續南犯。

在共同抗日之時,我軍主動爲傅作義補充兵力,使傅作義部隊的抗日力量得到充實,雙方合作甚好。但是後來由於國民方面領導要求排除我方人員,傅作義不得不把大部分我方人員送回延安。

傅作義出色的作戰才能和誓死抗擊日軍的信念讓他屢戰屢勝,打的日軍揚言“嚴懲傅作義”。並抽調三萬餘人,重兵進犯傅作義所在的綏遠地區。傅作義並沒有讓大家失望,打下了著名的五原大捷,但部隊死傷慘重,不得不重新休整。

所有的一切都不能阻擋傅作義的一顆愛國之心,我國領土,外敵不可侵犯!

二、積極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戰爭時期,敵方在各地設立“剿匪”總司令部,傅作義被任命爲華北“剿總”,集25萬兵力,保平津保三角地區。

傅作義也受命在各地與我軍對戰,手下不少將領被擊斃或被俘,華北勢力逐漸被制衡。此時,傅作義前後方的道路已基本被堵死,處於進退兩難之地。

隨着我軍遼瀋戰場取得勝利,迅速南下華北戰場,我軍在華北的兵力猛增。東北野戰軍迅速南下給了傅作義很大的壓力,他開始擴充實力,以觀全局變化。並把兵力放在預防上,構築碉堡和城防工事。不再主動進犯,爲自己留下了走和平道路的餘地。

同時,我方領導人也積極派人對傅作義展開工作,希望爭取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讓北平百姓能免於戰火紛擾,保全這座古城。

此時,國民方面也派人接觸傅作義,要求傅作義帶兵南下。這時的傅作義已下定決心談判和平起義之事,並未理會對方的要求,只是回覆說“堅守北平”。

至此,北平和平起義之事已經提上議程,經過多次商談,雙方就北平和平解放問題達成了最終協議。傅作義不接受和平改編,被改編到我軍各部隊。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作義積極促成了綏遠和平起義。

三、回到百姓中間是家人所願

勸說傅作義接受北平和平起義之時,傅作義的長女傅冬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傅冬菊早早有了正確的革命信仰,並受我軍委託,待在傅作義身邊,觀察傅作義後期的心理狀態,爲促使和平起義找到了最佳時機。

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的國家,傅作義選擇回到人民羣衆中間,是家人的願望,也是正確的選擇。和平和民主是我們共同的追求,相信每位有志之士都是主動回到人民羣衆中來的。

傅作義的長女年僅17歲便加入進步青年組織,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傅冬菊任天津《進步日報》副刊編輯,後被調入人民日報社,從事統戰工作,直至離休。

2007年7月,傅冬菊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83歲。至此,這位巾幗英雄過完了自己光輝的一生。

兒子傅恆曾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後來於1997年10月病逝。傅恆的兒子名叫傅川,現任中科院工程師,全國政協委員。

小女兒傅克誠工作突出,曾在多所高校執教,並任教授。在建築方面的成熟顯著,是業內經驗豐富的老前輩,現任第十屆上海市政協常委。

小結:

可以說,傅作義將軍的三個兒女都是讀書人,在研究領域和教育領域發揮自己的所長,爲社會主義進步和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另外,傅將軍老家榮河縣有許多表親,基本上也都在從事教育工作。

傅作義雖生於富足之家,但心繫百姓,百姓所受之難皆記在心中。執政綏遠之時,主攻水利建設,爲解決水患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並建立起新中國第一座水利學校——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爲新中國的水電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各方曾多次給予高度評價。

傅作義將軍和三個兒女以及子孫後代都在國祖國的建設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是值得新一輩永遠學習的榜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