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占卜君

有時候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總能看到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畫面,例如在一條繁華的街道,突然有一位神神祕祕的人走到一個小巷子,在一間緊閉大門的小商鋪前,輕聲說出接頭暗號“天王蓋地虎”,有人接“寶塔鎮河妖”,就這樣互相確認了身份,展開了接下來的劇情。

圖片均源於網絡

但是“天王蓋地虎”這種“匪話”只是用來做接頭暗號的嗎?其實很多人都對此表示一頭霧水,影視作品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這些江湖黑話不僅有其真正含義,甚至還有其發展史。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匪話”背後真正的含義吧。

據記載,江湖黑話最早出現在唐朝,這些“暗語”是商人行商時爲保證商品成功交易的而使用的語言,也是爲了方便商戶之間的交談,被稱爲“切口”或者“春點”、“寸點”。

然而隨着歷史的發展,這些黑話不斷普及,不斷改進,在各行各業都有各自的“黑話”。最常見的適用人羣就是影視作品中常常出現的江湖豪傑、匪寇,甚至在這些人羣中,江湖黑話直接成爲了他們的第二語言,不僅用於辨認同伴,在關鍵時刻,甚至可以保住自己一條命。

常常使用的有“插人”,指的就是“殺人”,匪寇之間也忌諱“殺”字;還有“挑片”,指的是“分錢”,這是爲了不讓外人覬覦錢財;匪寇們忌蹲大牢的“蹲”字,故點燈叫“上亮子”、“點明子”,放火叫“放亮子”,有些“組織”甚至還對這些說法有所要求,如果犯了以上的忌諱,可能會受到責罰。

這些黑話中,最著名的“天王蓋地虎”真正的含義的:你好大的膽子,敢來氣你的祖宗?下句“寶塔鎮河妖”指的是:要是那樣的話,我就從山上摔死,掉河裏淹死。這兩句話見證了土匪們豐富的想象力。

在京劇《智取威虎山》的片段中,這兩句話便作爲接頭暗號,但是還有後面幾句很有意思的話。土匪:野雞悶頭鑽,哪能上天王山!(你不是正牌的。)楊子榮:地上有的是米,喂呀,有根底!(老子是正牌的,老牌的。)土匪:拜見過阿媽啦?(你從小拜誰爲師?)楊子榮:他房上沒瓦,非否非,否非否!(不到正堂不能說。)……不得不說,外行人聽到這樣的話真是一頭霧水,難怪能夠被作爲接頭暗話。

這種看似粗俗的話語其實也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些暗話能夠保存到現在並且爲人所知,不僅證明了它的趣味性,也是因爲這些黑話在歷史的發展下已經失去了它們的用處,退出了曾經的舞臺,現在已經有更多的語言來替代它們的功能,例如摩爾斯密碼等。不過這些有趣的話語卻能夠繼續在影視作品中熠熠生輝,這也算對一種文化的銘記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