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生產發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垃圾增多了。隨着生活的改善,人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是廣大人民羣衆對生活的美好期待。處理好生活垃圾,讓人們享受到現代社會發展成果,生活在清潔衛生的環境裏,是社會文明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生活垃圾如何投放,牽涉到社會管理,對居民來說,是一個生活習慣問題。我們每個人幾乎每天都要產生垃圾,都需要把垃圾分離出來,放置到工作生活環境之外的地方去。對很多人來說,各種垃圾混合裝入垃圾袋,投入到垃圾桶,是較長時間養成的習慣。要改變這個習慣,有些人可能適應得較快,能夠很快做到垃圾分類投放。對有些人來說,要改變這個生活習慣,可能不是三兩天就能順利完成的。

我市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對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編制生活垃圾分類規劃、規範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設置、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機制等做了規劃設置。相關部門要按照方案,做好各項工作,儘快幫助更多居民養成生活垃圾分類的習慣。

相關部門要搞好宣傳教育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開展宣傳活動,提升社會公衆對生活垃圾分類的認知水平,瞭解如何對垃圾分類及投放。各類單位機構、公共場所、住宅小區要明確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具體負責區域範圍內的垃圾分類投放工作。

除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外,各類區域要配備垃圾分類投放監督員,督促指導居民瞭解如何對垃圾分類,哪類垃圾應該投入哪類垃圾桶。在實行垃圾分類初始階段,如果有居民對垃圾分類不太清楚,監督員可現場進行指導,時間長了,居民對垃圾如何分類、如何投放自然就明白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更多的居民就會對垃圾分類有更多的瞭解。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對正確分類投放的居民給予獎勵,鼓勵更多的居民做到對垃圾正確分類。探索“社工+志願者”模式,推動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服務。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物業服務標準體系,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生活垃圾分類,關係到居民的生活環境,關係到節約使用資源,關係到社會文明水平,牽涉到每一位居民。每位居民都要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瞭解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自覺對垃圾分類投放。各相關部門要採取措施,幫助督促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只要大家行動起來了,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人人蔘與進來,就能一起來爲改善生活環境,爲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扈美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