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從這裏入海,泰山在這裏崛起,這裏是文聖孔子、兵聖孫子的故鄉,這裏不僅有名山大川、碧波萬頃,還有在漫長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孕育出的燦爛文明。在這裏可以登泰山,以祈願國泰民安;在這裏可以走黃河,領略大河之水奔騰入海的波瀾壯闊;在這裏可以遊海濱,體驗碧海藍天的心曠神怡;在這裏可以至聖境,聆聽古聖先賢的諄諄教誨......這裏,就是山東!

作爲黃河入海的最後一站,山東省近年來深入挖掘、闡釋、弘揚黃河文化。如今,歷史上數次氾濫成災的黃河,正成爲造福齊魯大地的幸福河。秋分時節,“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東,探尋新時代齊魯大地與黃河的故事。

黃河,決定一座城市的氣韻

因河而生,因水而興。在山東,黃河是經濟繁華之源,也是文化繁榮之基。在黃河流域區域發展大格局中,濟南區位優勢明顯。作爲黃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份的省會,濟南北接京津冀、南連長三角、東承山東半島、西通中原經濟區,承東啓西、銜南接北,是陸海通道銜接的重要節點,區位條件得天獨厚。2018年以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山東)自由貿易區三大國家戰略在濟南交匯疊加,爲濟南擁河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

濟南自古有“泉城”之稱,其中,猶以“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最負盛名。“沒有泉,濟南就沒有靈魂。”據介紹,依靠黃河水,一度停噴的趵突泉自2003年復湧至今,持續噴湧17年。爲更好地守護城市靈魂,濟南市近年來通過開展重點滲漏帶生態修復規劃設計,持續探索泉水文化與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資源開發的和諧發展。

濟南華山風景區

既要聽得見泉水叮咚,也要看得見一城山色。濟南的東北、黃河以南,有一山峯彷彿利劍拔地而起,山路蜿蜒盤旋,山體陡峭如立,山上藤蔓纏繞,四周湖水環繞,周邊亭臺樓閣林立,這就是濟南華山。就在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荒蕪。2017年濟南市啓動華山湖溼地建設,通過挖湖蓄水,土方堆山,建成了如今清如明鏡,宛如仙境的華山溼地公園。

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隨着華山之美的重現,這座有着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溼地公園成爲濟南新晉的網紅打卡地。不僅如此,在生態環境保護之外,濟南積極發揮其區位優勢,打造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將動力領域、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醫學影像、精密檢測等上下游產業不斷匯聚於此,並培養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爲高端新興產業的發展提速。

黃河灘,換了人間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灘區是黃河行洪、滯洪、沉沙的場所。長期以來,受汛期洪水淹沒威脅等影響,灘區羣衆祖祖輩輩與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爲伴。

黃河老灘區一羣80後小朋友的合影。他們剛從學校裏出來,身穿藍色校服,手拿書包,在打鬧的瞬間拍下了這張合影。

對於生活在山東黃河灘區的人們來說,脫貧的第一步就是脫離灘區。淄博市高青縣黑裏寨鎮郭王村是個跨河村,搬遷一直是全體村民的夢想。可是外遷首先要換地,找誰換?一村之力辦不了,外遷的事就擱置下來。2019年,山東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統籌推進“黃河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這次黃河灘區遷建,郭王村村民從大喇叭裏聽到消息,只用一天時間,全村140多戶全部簽字同意。57歲的郭王村黨支部書記裘延雷說,一直想遷出“水窩子”,大家這股勁憋了幾十年啦。

高青縣常家鎮黃河灘區遷建社區外景。張悅鑫 攝

高青縣常家鎮黃河灘區遷建社區住房內景。張悅鑫 攝

多年來,一直想搬出“水窩子”的,不只是郭王村。淄博市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69歲的老人王公明,今年農曆二月十六搬到了鎮上的新樓房中。遷建不僅讓灘區羣衆安居,更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在採訪中筆者看到,高青縣常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配套小學、幼兒園、文體中心、社區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孩子上學、老人看病等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不僅如此,新社區對面就有工業產業園,村民就近就業,真正讓羣衆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可致富。

萬里黃河奔騰依舊,千里灘區換了人間!

黃河三角洲,文旅融合助推高質量發展

在齊魯大地上有這麼一個城市,它是古代大軍事家孫武的故里,呂劇的發源地,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勝利油田崛起地。它就是被評爲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的東營。

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黃河在這裏入海。這裏與其他地方比起來,少了幾分柔情卻多了幾分風度。天色碧藍,黃河三角洲以他蒼茫的景色,依賴着母親河的神性發揮着特殊的魅力。

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此前,受黃河斷流影響,黃河口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海水蝕退陸地,河口地區土地鹽鹼化、沙化,渤海淺海生物鏈斷裂,三角洲溼地水環境失衡,大量魚類、鳥類絕跡。

從2008年以來,黃委會持續向黃河三角洲溼地生態系統進行補水,增加溼地水面面積,提高地下水水位,修復黃河下游代表物種棲息地和魚類洄游通道等水生生態系統生態功能,促進黃河下游河道、河口三角洲及附近海域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尤其從2018年起連續實施的黃河生態調水,極大改善溼地生態環境,爲河口地區魚類洄游和產卵提供了有利條件。

據瞭解,河口溼地恢復區的明水水面已由統一調度前的15%增加到60%;區域內有各種植物1900餘種,鳥類數量達數百萬只,溼地生態系統實現良性恢復。作爲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溼地生態系統,黃河三角洲現有野生鳥類368種,其中38種數量超過全球1%,是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棲息地。據介紹,東營市目前正在建設的天鵝湖城市溼地項目,規劃總面積100平方公里,將打造集蓄洪、生態、旅遊、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城市溼地景區,爲全域旅遊增添新動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人人皆可爲,人人皆能爲。在大河奔湧中,山東始終以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使齊魯大地沿黃兩岸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滔滔的黃河水隨着時間的維度流過千古,流出了生生不息的炎黃子孫,更流出了熠熠生輝的黃河文化、華夏文明。現在,這條咆哮萬里、奔流東去的長河,在齊魯大地上正在煥發出全新的生機,在時代的大河奔湧中,腳沾泥土、手捧海水、行尊仁禮、心向蒼穹的山東,必將書寫新的大河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