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哥相信絕大部分看過歐美影視作品,特別是描寫過那邊聖誕大餐作品的朋友們都會對歐美人士,特別是美國人們最喜歡的烤火雞心生嚮往。畢竟從各種角度來說,一般來說作爲主菜巨大烤火雞真的是可以給我們帶來巨大的視覺衝擊。除此之外再加上那看起來金黃焦香的外皮,真的是想象一下都會讓口水直接留下來。

當然了,比起我們這些“雲火雞愛好者”,美國人對於火雞的喜愛那更是到了有些狂熱的地步。畢竟根據統計僅僅是每年的感恩節美國人就要消耗掉四千六萬只火雞。在這裏可以想象火雞那碩大的身材,由此可見這幫美國人確實都可以算是大胃王了,反正以嗨哥的角度來說一個火雞腿就能被撐死。

附帶一提,嗨哥知道很多朋友聽到感恩節這個詞就會露出鄙夷的笑容,不過在這裏嗨哥還是要說明一下美國佬迫害印第安人的原因——在那個年代,移居到北美的白人都深深相信着這樣一件事,那就是他們來到這片土地是上帝的安排,而當地的印第安人也是上帝的安排。所以你們以爲這感恩節他們真是謝印第安人?嗨哥尋思在他們心裏多半就沒把印第安人當回事。

然後現在讓我們說回火雞——話說扯到這裏大家應該也發現了一個事情,那就是在我國基本上很難買到火雞,而這就有些奇怪了。畢竟從各種角度來說,食物在我國無法流行多半隻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喫了會出問題,而第二就是因爲這東西不好喫……好吧,嗨哥直接明說吧,其實火雞一點都不好喫。

確實,在某百科上對於火雞的描寫是“雞皮油潤不開裂,雞肉嫩滑”而且“味道鮮美”。但實際上這個評價完全就是在說胡話。想當年在某位朋友的邀請之下,嗨哥也曾經品嚐過讓人魂牽夢縈的烤火雞,但品嚐之後這東西真的就是給嗨哥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甚至於還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發明“味如嚼蠟”這個成語沒準就是古人喫了火雞之後的感嘆(當然這句話是扯淡)。

首先從口感上來說,火雞肉的纖維可以說是十分之粗,而這也就導致了這火雞的雞胸肉真的就是又幹又柴。而雞腿與雞翅方面,雖然比起雞胸肉多少可以好一點,但對於喜歡喫滑嫩雞肉的中國人來說也絕對是很難稱其爲“好喫”。畢竟比起白切雞或炸雞來說這火雞真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實美國人喫火雞胸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方式,那就是切成片然後澆上gravy(肉滷)來喫。確實,這樣比起直接喫味道會有一些改善,但問題是這種調料真的就是各位想要的味道麼?所以總結來說,如果要評選一個“讓嗨哥失望的美食”的話,這火雞真的是絕對可以上榜的。畢竟它的這個味道真的是對不起那份視覺衝擊力啊。#火雞#印第安人#感恩節收藏

然後現在讓我們說回火雞——話說扯到這裏大家應該也發現了一個事情,那就是在我國基本上很難買到火雞,而這就有些奇怪了。畢竟從各種角度來說,食物在我國無法流行多半隻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喫了會出問題,而第二就是因爲這東西不好喫……好吧,嗨哥直接明說吧,其實火雞一點都不好喫。

確實,在某百科上對於火雞的描寫是“雞皮油潤不開裂,雞肉嫩滑”而且“味道鮮美”。但實際上這個評價完全就是在說胡話。想當年在某位朋友的邀請之下,嗨哥也曾經品嚐過讓人魂牽夢縈的烤火雞,但品嚐之後這東西真的就是給嗨哥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甚至於還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發明“味如嚼蠟”這個成語沒準就是古人喫了火雞之後的感嘆(當然這句話是扯淡)。

首先從口感上來說,火雞肉的纖維可以說是十分之粗,而這也就導致了這火雞的雞胸肉真的就是又幹又柴。而雞腿與雞翅方面,雖然比起雞胸肉多少可以好一點,但對於喜歡喫滑嫩雞肉的中國人來說也絕對是很難稱其爲“好喫”。畢竟比起白切雞或炸雞來說這火雞真的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實美國人喫火雞胸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方式,那就是切成片然後澆上gravy(肉滷)來喫。確實,這樣比起直接喫味道會有一些改善,但問題是這種調料真的就是各位想要的味道麼?所以總結來說,如果要評選一個“讓嗨哥失望的美食”的話,這火雞真的是絕對可以上榜的。畢竟它的這個味道真的是對不起那份視覺衝擊力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