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舉辦的“河南省德孝文化教育示範基地授牌儀式暨中華德孝文化報告會”在息縣彎柳樹村隆重舉行,國際儒聯顧問、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王廷信,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創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周桂祥,河南省儒學文化宣講團名譽團長許建國,河南國學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東方之子國際書畫院院長葛臣,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國學書畫院副院長韓湘人以及中共信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餘金霞、中共息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學超、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金剛、省派駐息縣路口鄉彎枊樹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宋瑞和息縣、路口鄉有關領導、部分企業家、息縣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彎枊樹村黨員幹部、村民代表、全省其他有關地方村幹部等共300多人共同見證這一盛會。

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創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周桂祥主持會議,並宣讀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關於命名“河南省德孝文化教育示範基地”的決定。

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王廷信

王廷信會長在發表重要講話時稱,今天在美麗文明的息縣路口鄉彎柳樹村隆重舉辦“河南省德孝文化教育示範基地”授牌儀式暨中華德孝文化報告會,有重要現實意義。藉此機會,我代表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表示熱烈祝賀!對息縣彎柳樹村民表示敬意!

息縣路口鄉彎柳樹村創建德孝文化示範村的主要徑驗:一是運用多種形式學習、弘場和踐行德孝文化,形成良好德孝文化氛圍。彎柳樹村堅持以讀書會爲主要形式學習德孝文化,以道德講堂爲主要陣地弘揚德孝文化,以中華傳統節日爲主要結合點開展德孝文化活動,以農民的興趣愛好爲主要特徵成立多樣社團豐富村民精神生活。二是堅持扶心扶志、道德育人,激發村民內在動力。孝道文化的最大作用,是喚醒農民的內心文化基因,從而激發村民的內動力,構建社會和諧,樹立村民志向,提升道德素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三是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這樣以來,使弘揚德孝文化有了正確領導、正確方向和正確服務目標。四是堅持開放交流,積極推廣和複製彎柳樹村的經驗,使更多的農村成爲德孝文化示範村(鎮)。這就是命名彎柳樹村成爲“河南省德孝文化教育示範基地”的根本原因所在。最後,他希望彎柳樹村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支持下,繼續學習、弘揚、踐行德孝文化,充分發揮德孝文化教育示範基地的作用,期待彎柳樹村的“文化扶心、道德育人、黨建引領、脫貧致富、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爲國家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共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學超

中共息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學超在致辭中表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先聖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文明產生了深刻影響,爲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儒家思想強調爲政以德、以人爲本、重視忠恕之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中華文化的DNA,早已滲透到了中華兒女的骨髓裏,這些精華和精髓都是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的。

爲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息縣於2012年舉辦了首屆道德大講堂,在全國開創了縣級黨委、政府推進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先河。2013年我們又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造文明道德息縣”活動。2014年彎柳樹村成爲我省德孝文化教育示範基地。

幾年來,息縣路口鄉彎柳樹村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弘揚中華德孝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脫貧致富,建立美麗鄉村的指示精神,通過黨建引領,開講堂,傳德孝,樹孝風,立孝志,促和諧各項活動,提高了村民素質,轉變了村風民俗,實現了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與此同時,彎柳樹村創建德孝文化示範村的經驗在全省數十個村、鎮進行推廣、複製等聯建工作,均產生了顯著效果,促進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彎柳樹村所在的路口鄉轄14個自然村、483戶、2342人,耕地面積3500畝,因三千年前“古息國八大景之一”,“豎斧春耕”故事發源於此得名。

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堅持“抓黨建、促脫貧、謀發展、奔小康”,確立“文化引領、道德育人、改善風氣、產業跟進、共同致富”的發展理念。立足中華傳統文化,培育核心價值觀。改變人心,優化環境,先後獲得“河南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村”、“河南省德孝文化建設示範村”、“信陽市美麗鄉村”、“信陽市生態文明村”、“河南省德孝文化建設示範村”等榮譽。被民政部老齡事業發展基金委員會授予“弘揚中華孝德示範基地”。

東方之子國際書畫院院長葛臣
河南國學書畫院副院長韓湘人

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王廷信向彎柳樹村頒發牌匾。國家一級美術師、河南國學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東方之子國際書畫院院長葛臣爲該村捐贈13平方尺《富貴中華》和《和福致祥》書法作品兩幅;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國學書畫院副院長韓湘人爲該村捐贈書法作品 《德孝揚天下》兩幅,受到大家高度讚許。

彎柳樹村第一書記宋瑞

報告會上,首先由彎柳樹村第一書記宋瑞以 “文化自信與鄉村振興”爲題目報告內容豐富多彩、語言激情滿懷,事例生動感人,接地氣解心結,大家從中受到一次德孝文化的洗滌,爲弘揚德孝文化、加強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增強了信心和力量。

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宣講團名譽團長許

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宣講團名譽團長許建國在以“順應新時代 德孝育幸福”爲題的演講報告中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講解:第一、時代之要,文化爲本。中華文化是生命之學,幸福之學,務本之學。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第二、國學之道,道德爲本。道是方向,道是規律,道是根本。第三、踐行之路,家風爲本。古人造字″家"需三有:有信仰一一家訓,有和諧一一敦倫盡分,有財富一一追求吉財。結合自身實際從五個方面實踐:制定家訓,完善家規,踐行家道,力行家學,實施家教。

下午,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與會領導參觀考察了彎柳樹村的工業園區、人工桃花島、垃圾分類站、新建的農家樂以及道德講堂等設施,突出反映了彎柳樹村建設的新景象。

當日晚上,與會人員共同觀看爲彎柳樹村編排的“情景音樂劇”——《彎柳樹村的故事》,反映駐村第一書記宋瑞七年來的艱辛工作,村民思想發生的巨大變化,使一個省級貧困村徹底脫貧,真正成爲名副其實的德孝文化示範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