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鞏俐,陳可辛等等,對於《奪冠》來說,是國內頂流配置一點不誇張。

那種女排姑娘們憋的那股勁,時代沖刷下對於女排的種種看法,雨落從這個電影裏,看到了那個年代裏的激情熱血。

同樣看到了,爲國爭光,揹負榮譽的那一刻光環。

透過電影《奪冠》,雨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跟朋友們聊一聊偉大的“女排精神”。是什麼讓她們成爲了最耀眼的一個。

對於女排,首先得承認一個事實。

每個年代裏都對她們有着不同的印象,對於80年代的人們,一定忘不了舉國同慶的時刻,到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之後,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緊接着就沉寂了12年的時光。

這段時間,是折戟沉沙,是臥薪嚐膽,是韜光養晦。直到在2016年的奧運會上奪冠。

走過的這40年,對於女排來說,很不容易。“女排精神”也已經成爲了一種“時代象徵”,已經成爲了我們共同的記憶。

女排故事也已經跨越了種族,年齡,階層,成爲大衆的“超級英雄”。

通過《奪冠》這部電影,我覺得“女排”已經不是曾經的“女排”。

憑什麼這麼說?雨落從“集體”“時代”“榮耀”三個角度來聊聊她的故事。

曾經那羣憋足了勁的集體

女排的背後,不單單是某個羣體在奮鬥。那是千千萬的中國人,所凝聚的希望代表。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科技比不上西方國家,人才落後,設備不夠先進,被人看不起,怎樣才能夠讓其他國家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那就是,在體育賽場上一定不能讓人輕視。

於是,就有了女排姑娘們在漳州體育館,那段刻骨銘心的訓練。終於以“五連冠”的成績,徹底打破了所有人的印象。

對於這樣的成果,又有誰知道她們,真正付出了多少?

不得不佩服陳可辛,他通過細枝末節的細節,爲我們呈現了女排的“冰山一角”。讓我們看清了,曾經那段故事的背影。

爲什麼這麼說?

影片一開始,透過彭昱暢的視角,我們看到了整個漳州體育場的現狀。幽暗,深沉的環境,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姑娘們在訓練。

其中,郎平女兒白浪,飾演的青年郎平,被特別對待。

一個人深臥100公斤,單獨訓練一萬次排球。這樣自虐般的訓練,究竟是爲了什麼?其中,有一個細節。

一個工作人員拿着一張照片,擺着了吳剛飾演的教練面前。

那是一臺計算機,現在不會陌生,但當時沒人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只知道它能夠通過運動員的動作,推測出這個球會怎麼打。

還沒打就已經被劇透的感覺,就像壓在了女排身上的一座大山。

怎麼才能夠破局,是擺在她們所有人面前的問題。

最終,她們只能玩命的去拼,去打。只有真正的豁出去了,才能夠讓對手摸不清自己的套路。

影片中,有一幕那種逆光折射下的姑娘們,用力拍打在排球身上。

對於她們沒有選擇。現實也的確如此,當年的漳州體育場,是在閩南。夏天頂着暴曬的陽光,在沙子裏摸爬滾打。

即便有了傷口,也是簡單包紮一下,第二天接着訓練。

就是,這種往死了練,不顧被排球砸變形的身體,也要挺着牙咬過去。

透過電影的鏡頭,能夠看到排球浸染下的“血”“淚”“不甘”“委屈”着實的不容易,因爲,她們要向世界證明。

因爲,從66年開始,奪得了世界第9,到漳州集訓時,已經有10年沒有打球。

對於她們,是憋足了勁,即便面對落後的設備,也要迎難而上。

不能夠遺忘的時代記憶

輾轉40年,女排經歷的40年,也是中國突飛猛進,瘋狂發展的40年。

透過女排,我們看到了這40年的變化,看到了這40年的時代變革,看到了40年女排所帶給我們的時代回憶。

女排在1980年,到1985年之間,實現五連冠。是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的輝煌時刻。

那個年代裏的人們,看電影時,爸媽們說的話歷歷在目。

“那個年代裏的日子,真的是苦啊”

“女排姑娘們真的是爲國爭光了”

爲了能夠親歷女排比賽的現場,大街小巷的人們都圍坐在一起,圍着這條巷子裏唯一的電視機,觀看當時的比賽。

透過電影的細節,賽場上那些西裝革履,清一色的灰色服飾,能夠看出那是80年代纔有的氣息。

那個年代的人們,有着飽滿的熱情,咬牙切齒的表達自我。

電影中,有一幕片段。

那就是女排奪冠的那一刻,人羣沸騰了,每個人打着燈火,舉着國旗,走上街頭。互相奔走相告。

他們在吶喊,因爲女排姑娘們,終於爭氣了。

其中,有城市的,有農村的,有大院的,也有弄堂的。他們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吶喊,隨着廣播聲音,一同表達最強的一個心聲。

那就是一定能行。

時至今日,誰還真正的記得女排姑娘們,爲了應對難以預料的對手,屢屢突破極限去訓練自己。

這樣的回憶是珍貴的,我們不應該遺忘。

女排兩次奪冠背後的榮耀

女排輝煌的背後,她們也有屬於自己的坎坷曲折,也有屬於自己的爭議。

曾經的女排五連冠,是時代推動着她們向前,也是時代造就了她們。影片中有一幕,姑娘們贏得了獎盃,站在賽場上的那一刻。

真實的再現了當時的場景,和現實進行了完美的複製。

就連姑娘們的髮型,也都是一比一的展現出來。

姑娘們奪冠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爭議不斷,沉寂了12年默默無聞,到再次奪冠。

這始終都離不開一個人,那就是郎平,人稱“鐵榔頭”。

80年代她作爲隊長,帶領隊員們走向了冠軍領獎臺,2016年,又以教練的身份帶領中國排球隊,走向了世界領獎臺。

郎平的故事,可以說和女排息息相關。

影片中,有一幕是郎平帶領美國隊,打敗了中國隊。坐在觀衆席上的觀衆,對她怒目而視。

這一段,儘管只是擦肩而過。

但也看出了,兩次奪冠背後的不容易。如果說,第一次是鉚足了勁,那第二次就是在備受質疑,和爭議的情況下,又再一次證明了自己。

當郎平成爲教練,面對已經荒廢很久的女排,她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但同樣更多的是,帶來了質疑。

影片怎樣表達這種質疑?就是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訓練方法,曾經女排訓練,是魔鬼式訓練,往死裏訓練。如今的女排訓練,是大集體式訓練,不再是12人,而是100人。

並且,通過各種專業的教練,提供最科學的訓練方法。

另外,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在爲什麼打排球這個細節上。真正的將女排這樣一種一直以來的爭議凸顯了出來。

不可否認,曾經的女排打排球,集體榮譽更重。

但如今的女排,已經不單單是那幾個人,所以擺在她們面前的是,成爲更好的自己,更加優秀的自己,這樣才能從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爲國家帶來榮譽。

就像影片中,郎平和朱婷的一段對話。

“你爲了誰打球”

“爲了爸媽”

“那你就搞錯了,你要成爲你自己”

非常露骨的指出了其中的問題所在。不可否認,只有真正的看重自己,才能夠真正的放下包袱,放下一直以來的心理壓力。

女排兩次榮耀的背後,雨落看到了她們真正成長的經歷。

看到了再一次崛起的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