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圖試聽鹿先森樂隊《在心碎處》全輯

今年的8月31日,是鹿先森樂隊組建五週年的日子。在這一天,他們推出了第三張專輯《在心碎處》,這是一張很“鹿先森”的專輯,又是一張不那麼像以前“鹿先森”的專輯。

聽起來很矛盾,但這種矛盾之中,卻自有一種辯證,而《在心碎處》的辯證之處,就在於鹿先森樂隊既在創作層面,保持了他們的實心,又通過音樂細節的雕琢,反哺音樂的表現力。

在鹿先森樂隊的作品裏,常常可以聽到那種世俗卻打動人心的溫暖,他們的創作和表達,更多的是以入世的方式,去直面問題、並且去解決問題,這也讓他們的音樂,既有詩意,又有生活。

就比如這首《遠離他們》,其實講的就是一個關於直面自己,抵擋誘惑、對抗干擾,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強大的故事。

不僅僅只是作品主題充滿着人文意義,《遠離他們》裏的所有器樂部分,同樣如詩如畫,極其豐富的細節,不僅讓演奏和音色變得有靈性,也讓作品整體充滿了一種空間寬度,更有一種壯闊的衝擊力。

在《遠離他們》裏,吉他時而如空谷迴音,時而又如暴風驟雨;冷冽的鍵盤彈奏,如泉水又如同冰河,讓作品充滿了自然的空靈畫面。而鑔片和軍鼓的呈現,既像是人內心的跳動,也像是人潮洶湧的節奏,音樂的律動,因此轉化成了作品主題裏的那些波動,從而讓音樂與文本完美融合。

而鹿先森樂隊這次在新專輯所體現的音樂質感,很大程度上,就是編曲的表現力。著名音樂人顏仲坤的擔綱製作,以及他在製作過程中,和鹿先森樂隊反覆的磨合,也讓《在心碎處》這張專輯,確實有了很細膩的音樂體驗。

正是因爲對於音色解構的細化,讓不同的樂器體現出不同的細節,尤其通過音色與情緒的同步,去渲染作品整體的結構、氛圍,這也讓鹿先森樂隊這次的新作,已經完完全全突破民謠樂隊的標籤和定義。

比如《生逢燦爛》這樣的作品,鹿先森樂隊在這個階段的表達,不僅僅只是爲詩意配上樂曲和編曲,副歌部分簡單的吟唱,通過樂器那種情緒化的演繹,甚至讓作品有了一種“後搖滾”般的壯闊表現力,讓未盡的語言空間,以音樂的方式填補,並最終通過音樂與文本的互補,形成更大的衝擊力。

可以說,現在的鹿先森樂隊更像是一支包羅萬象的樂隊,有着對音樂元素更強的包容力,也有着更立體多元的表現力。

至於說他們依然還是以前的鹿先森樂隊,就是在他們呈現更豐富音樂細節的同時,於《在心碎處》這張專輯裏,依然體現出音樂裏最重要的人文意義,那種對人性的撫慰和衝擊,也讓《在心碎處》除了給人溫暖,更給人一種力量。

這首《水生》講述了一個與名叫“水生”的陌生人舉杯共飲的真實故事,在鹿先森樂隊的演繹下,卻讓人透過音樂,看到了鏡像,尤其是鏡像裏那個也叫“水生”的自己。

這就是鹿先森樂隊,他們不僅高歌“春風十里”,同樣會淌過每個人的心裏,他們的作品裏,沒有空泛的詩和遠方,卻有着更爲真實的溫度、呼吸、心跳、感悟、孤獨……而這些,似乎也是這個時代音樂裏最需要、但也往往最缺失的東西。

事實上,《在心碎處》這張專輯的主題,同樣來自於海明威“在心碎處堅強”的人生信條,音樂與文學的相互滲透,也確實讓鹿先森樂隊這次的新專輯,在人文性上有了一個更確定的出口。

與此同時,“在心碎處堅強”也正是對鹿先森樂隊新作最好的形容。這張專輯有柔軟的部分,也有堅硬的部分;有詩意的部分,也有生活的部分;有溫暖的部分,也有力量的部分。這種矛盾,是人性的矛盾,卻也因爲這樣的矛盾,讓音樂有衝突、有對立,但同時更有和解與出口。

我們每個人都會心碎,但我們必須學會堅強,這是鹿先森樂隊這張專輯留給我們的人文輸出。以吉他手董斌的一曲吉他獨奏曲《夢》,作爲整張專輯的結尾,更是神來之筆,唯美的意境空間足夠讓人產生遐想。

這是最好的治癒,也足以給你溫暖的力量,經歷了一張詞曲唱和編曲都高水準的專輯,再以這樣的方式結尾,只能說意猶未盡了……

文|愛地人

(ID:aidire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