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18日凌晨,西山口-邦迪拉战役正式打响,解放军藏字419部队集中兵力、火力沿公路猛攻西山口印军防线,印军在中国边防部队猛烈的炮火袭击和勇猛冲击之下,只坚持了1个小时,便丧失了斗志,纷纷向南逃窜,中国军队则乘胜追击。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期间,东线是主战场,西山口-邦迪拉一战是其中规模最大、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战,中国边防部队一路猛追猛打,歼灭了印军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了印军第48旅、第65旅、第67旅,共毙、俘印军5063人,其中包括印军霍希尔-辛格准将,而中国方面只阵亡225人,伤477人,创造了战史上的奇迹。

那么,这一场奇迹般的大胜是如何取得的呢?这与一支奇兵深入敌后,突然发起攻击,截断了敌人的后路,有很大的关系。

这支奇兵就是步兵第11师。

对印反击战打响之后,解放军收复藏南重镇达旺,印军则不断向边境地区增派兵力,沿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公路一字排开,摆出一副随时进攻达旺的态势。西藏军区前指将这一情报及时上报军委。

看过西藏军区的情报后,刘伯承元帅当即指出印军采用的是“一字长蛇阵”,而破解的战法就是“打头、切尾、击背、破腹”,成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成功“断尾”。他特别强调:“要准备实施强攻,准备打硬仗,啃硬骨头。”

1962年11月8日,西藏军区召开战前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刘帅的八字打法的正确性,然而考虑到在高山密林峡谷地区作战,且地形不熟、道路不明,“切尾”也就是迂回穿插,断敌后路必将困难重重,由谁来啃这块“硬骨头”?

张国华司令员话声刚落,参加会议的各师指挥员就吵成了一团,每个都争着抢着要担负这一艰巨的任务。这时步兵第11师师长余泉致突然站了起来,他操着浓重的江西口音,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代表红军师全体指战员坚决要求前指首长把迂回、断路、切尾的任务交给我们师。”

正当张国华司令眼前一亮的时候,余师长接着说出了四个理由:一是11师只有32团参与了克节朗战役,没捞着仗打的指战员们求战心切,士气可用;二是11师的集结地位于最前沿,机动便捷;三是11师历史上曾多次担负穿插迂回奔袭作战,战斗经验丰富;四是11师进抵前线后,早一步对地形进行了侦察,准备很充分。张国华司令一听,当即大笑道:“老余,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张司令员定了定情绪,又对余师长下命令地说:“你们师的任务,是从敌人右翼迂回、插入到邦迪拉与德让宗之间,务必于11月18日零时通过拉洪桥,到达拉洪,截断公路,形成对内对外正面,阻敌南逃北援。”余师长大声答道:“坚决完成任务!”

11月10黄昏时分,步兵第11师按计划向敌后机动,考虑到道路艰险,没有补给,战士们除武器弹药之外,每人还要额外携带足够7天的口粮,平均负重超过60斤。然而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奋勇前插,7天5夜里,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了5000米左右的大山12座、爆破开道78处、开辟急造公里5段、架修桥梁14座、飞越山涧19个、徒涉冰河一条,走过了250公里艰苦卓绝的胜利之路。

11月18日总攻发起前,步兵第11师提前50分钟提前赶至目标地域,完成了“断路、截尾”任务。总攻发起后,西山口的印军突然得知后路断绝,士气崩溃,发生了溃败,结果被11师堵个正着,至此印军的败亡也就注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