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東方流傳幾千年,對現代人們的影響非常明顯,我們常能遇到一些學佛的人,聽他們大講佛菩薩的靈驗,對佛菩薩的虔誠膜拜,其實這都算不上對佛教的正確認知,對於真正領悟佛教的人來說,是要把佛的教導應用在實際生活當中,指正我們的言行和意識,當然這樣做會獲得不可思議的利益,雖然他們並不看重這種利益,但對世俗人來說,這畢竟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一個正悟的人不會去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爲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

釋迦牟尼曾如是說:“以色拜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是什麼?如來如去,不來不去——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來如去是現象,不生不滅是本質。如來是什麼?如來就是道。

道是修出來的嗎?道是本自具足、本來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動、獨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改變,甚至不能被認知。

佛的本意是覺者,即悟道的人。佛千辛萬苦悟出的竟然是自己本有的東西,所以佛說:一切衆生都具有和佛一樣的功德,所以一切衆生也都是平等無二的。比如用金子做成各種形象的事物,雖然形態不同,但金性卻沒有差別。

修行是接近道的方法,但修行不是道本身,道還是要到自己本性中去找。佛說“凡能捨者,則非是汝,不能捨者,非汝則誰?”當你把一切能扔的都舍掉,剩下的自然就是你的本來面目。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佈施。

修行沒有出期,覺悟只在一念。誰在修?我是誰?這纔是作爲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爲體,修行爲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爲學日益”是磨磚成鏡,“爲道日損”是悟後修行;磨磚成鏡是夢幻泡影,悟後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喫飯。

正悟的人身心合一,能做到不爲物喜,不爲己悲,寵辱不驚,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正悟的人是真實的活在圓滿裏的人。圓滿不是沒有缺點,但他不會“拍腦袋”,不會想當然,在他看來優點與缺點、對與錯、善與惡、是與非是統一體。

放下曾教導,幫助別人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有智慧可以接受。好爲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好事,一切都是過去,今天的善良,不代表明天的善良,儘量每天都懷慈悲善良心,懺悔每個今天做的錯事,錯念頭;放下自己曾經拜哪位大德爲師的經歷,放下與多少位法師結了善緣的經歷,老師的智慧和成就,不代表自己能成就能覺悟;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心,心若爲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

正悟的人會很自信,因爲他認識到了生命的根——對自我生命的本體認識與毫無疑惑的確信。正悟的人點燃了自己的生命,這生命之光,自照照人,在光裏沒有黑暗,無論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他都是正面的、積極的,他有無畏的勇氣面對一切,沒有牢騷,沒有抱怨,他真實地活在每一個當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