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楊凌有這樣一個地方,它承載着當地許多貧困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五泉鎮畢公村張曉麗就在這裏開啓了她的新生活。

寒冬臘月,楊凌現代農業融合體驗園設施大棚外寒風凜冽,棚內溫暖如春。管理員張曉麗正在爲火龍果掐尖,由於火龍果已經過了收穫期,旁枝斜出的枝條必須去掉。

“你看這些都需要修剪。這些位置不好的,咱們就把它修剪掉,怕分解這個主杆的這個營養。”對於掐尖這樣的技術活,張曉麗早已輕車熟路。通過勤勞的雙手,她的家庭漸漸擺脫了貧困。

Q:您在這一個月能拿多少工資呢?

A:我們是固定工資2000元。

Q:那平時工作中感覺累不累?

A:現在幹順了,平常都按時下班,沒啥累的。

現在她除了負責園區部分設施大棚的管理工作,還兼任着園區的庫管,雖然工資並不算高,但對張曉麗來說這卻是她家裏這兩年主要的收入來源,對於這份工作張曉麗格外珍惜。

兩年前,張曉麗丈夫患上骨髓炎,行動不便,婆婆也常年患病在身,孩子上學、家庭開支的重擔全壓在了她一個人身上,生活幾乎把張曉麗逼向了絕境。

家庭的變故讓生活陷入困境,但這樣的變故沒有壓垮張曉麗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在政府的幫助下,張曉麗有了園區的這份工作,重新點燃了她的希望。她說:“只要肯努力,就能有收穫,就能脫貧致富。”

如今,在政府的幫扶下,張曉麗的家庭面貌煥然一新,不但新蓋了廚房,還通上了天然氣,丈夫也能幹些簡單的體力活,兩人一個月下來也能掙上四五千元。一條通向幸福生活的新路就在這對勤勞夫妻的雙手上、指縫間延伸開來……

新的一年,張曉麗也有了新的心願:“我就是想在這兒好好上班,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希望家人們都身體健康,每天都高高興興,希望女兒今年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我們以後的日子會更好。”

記者:趙亦平 李雯 馮家寶

編輯:魏爭亮 王晴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