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兵分三路进攻民国首府南京,国军上将唐生智被任命为南京城内的国军最高指挥官,主持南京防务。

但是仅仅十日之后,唐生智便下达了撤退命令,而此时南京城内的国军部队已经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损失惨重,唐生智的撤退令更是令前线国军阵脚大乱。

其实在唐生智下达撤退令时已经做好了突围计划,唐生智要求除了宋希濂部等少数部队通过水路撤离之外,其余各部均向城外突围,转移到浙皖赣地区继续抵抗。

在唐生智看来,如果所有国军全部通过长江撤离,那么南京城内的现有船只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反而可能会导致大量部队停滞于码头一带。

其实就连唐生智在渡江时都没有第一时间找到船只,幸好其长官部的参谋长紧急从江阴要塞临时调来一艘舰艇,这才让众人安然渡江。

然而唐生智没有想到的是,南京的守城部队大多是自淞沪会战中撤离的败兵,本就士气低落,早已胸无斗志,甚至很多将领接到命令后便直接抛下部队私自撤离。

国军防御阵地

结果在实施突围计划的当天,绝大部分国军部队都没有按照部署向城外突围,反而向下关码头方向蜂拥而入,现场局面混乱不堪。

实际上当时围攻南京的日军在淞沪会战之后便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的机会,在南京保卫战末期,大量日军部队都已经弹尽粮绝,如果国军全面突围成功率极高。

但是在当日真正严格执行了突围命令的只有两个粤军部队,分别是邓龙光率领的第八十三军军和叶肇率领的第六十六军。

日军攻入南京城

邓龙光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和后来的抗日名将薛岳是同期同学,他在接到突围命令之后便以罗策群师为先锋,向城外日军发起猛攻。

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师长罗策群以身殉国,邓龙光亲临一线,身边众人纷纷劝说等待后续援军抵达再行突围,但是邓龙光却认为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亲自率部继续进攻。

邓龙光下令由火力最强的特务连率先冲击日军阵地,等到日军主力的注意力被特务连所吸引后,其他部队再利用地形的掩护逐次分散撤离。

攻入南京的日军

在邓龙光声东击西的计策之下,粤军第八十三军所部成功突出重围,而此时邓龙光身边仅剩下十余人,可谓险死还生。

而叶肇也同样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不过叶肇在下令突围之后,很快便和第六十六军大部队失去了联系,无奈之下的叶肇只好和参谋长乔装撤离。

为了躲避日军的堵截,叶肇和参谋长先是躲入山中,却因为食物不足而冒险下山,结果却遇到了日军的辎重部队,被抓为壮丁。

日军防御阵地

叶肇利用日军辎重部队的掩护成功的穿过了日军防线,随后伺机逃脱潜入上海租界之中,再辗转前往湖南前线,其经历之曲折令人瞠目结舌。

由于大量国军主力部队没有按照计划进行突围,选择正面突围的粤军部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几乎所有部队都被打散或者被迫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在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民国政府共收拢整编了一千余名粤军,而在江南地区还有大量散兵未能及时归队,只能加入敌后武装游击队继续抵抗。

1937年12月13日凌晨时分,日本天皇裕仁接到前线战报,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宣称前线日军已经全面攻占南京,南京保卫战也自此结束。

参考资料:《大东亚战争全史》、《抗日战争经典战例》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