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结束后的70多年时间里,东西方史学界对于苏德战争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西方国家的史学界认为:没有英美援助,苏联红军打不过希特勒德军。而苏联的学者认为: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了德军,西方国家的援助仅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有英美援助,苏军真的打不过希特勒德军吗?

1941年6月22日,德军闪击苏联,历时4年的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在德军的猛烈攻击下,苏军一线部队损失惨重。在开战后的头几个月里,苏军损失兵力高达数百万人。苏联一半以上的钢铁和煤炭落入德军手中,战前苏联储备的5000多万吨粮食,就有75%的粮食落入德军手中。

整个1941年下半年对于苏联来说都是相当黑暗的一年。为了能让苏军拖住德国法西斯进攻的步伐,美英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对苏联提供了帮助。1941年8月,美国通过大使馆正式通过苏联:罗斯福将给斯大林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整个对苏援助在《租借法案》的框架下进行。而英国也出于反法西斯联盟的考虑,派出船队向苏联运输物资。

根据英美等国有关部门在战后的统计,英美两国在二战期间援助苏军飞机14000多架,坦克装甲车20000多辆,各种高射炮8000多门,600所艘海军舰船和其他舰艇。除此之外,英美还向苏联提供了491万吨粮食。

说实话,这些看起来有些庞大的数字确实能给人造成假象——苏联是靠美英的援助打败德军的。以至于西方人提出的历史观点“英美援助苏联打败德军”在国内的军迷圈内是很有市场的。然而,持这一观点的人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联自身的工业生产能力。在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力面前,英美的援助几乎可以忽略掉。

那么,在二战期间,苏联本土的军工业到底有多么强大的生产能力呢?根据事后统计,苏联在二战期间生产了1209多万支各型枪支、83.4万门火炮、10.8万辆坦克、15.8万架飞机、20.5万辆军车。

我们来仔细的比较两组数字!第一组:苏联自己生产了15.8万架作战飞机,而英美援助的飞机只有15000架,数量不足苏联生产的1/10,这是英美援助苏联的“决定性作用”吗?没有苏联本土航空工业的全力运转,苏联空军能打败德国空军?第二组:苏联自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而英美援助苏联的坦克只有20000辆,数量不足苏联自己生产的1/5。

从以上2组的数据数字我们就能看出,英美等国的历史学家明显夸大了英美援助苏联的实际作用。事实上,对于苏军打败希特勒德军而言,英美两国的援助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决定性作用。苏联人民依靠自己抗战到底的精神和本土强大的重工业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如果这些数据还不足以让某些人相信“苏联主要依靠自己打败的军”这一历史真相,我在这里再列举一个证据:第二战场的开辟!早在1942年,斯大林就催促英国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可是,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个很狡猾的政客。为了让苏德“两国互掐”,丘吉尔以准备不足为由拒绝了斯大林的合理要求。苏联人只好咽下一口恶气,在东线继续和德军激战。在没有美英太多支援的前提下,苏军先后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等会战的胜利。直至1944年夏季,苏军250万大军在东线第聂伯河方向展开大反击,英美才开辟第二战场。

从以上这件事就能看出,英美两国确实非常自私,他们援助苏联也仅仅是出于反法西斯同盟的角度考虑所做的权宜之计。一旦德军被打败,美苏必然和苏联翻脸。这一点就能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那里找到答案。

总而言之,某些西方人说的“英美对苏联援助德国起到决定作用”这句话的时候,大家再也不用去相信了。这只是西方人为了争夺解读二战的话语权对外放出的历史谎言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