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影視中,鰲拜都以反面人物出現,擁兵自重,欺皇年少。在康熙年少時,沒少看鰲拜的臉色,但礙於他的權勢,只能虛與委蛇,等待時機將其除去。當時鰲拜號稱有40萬軍隊,爲啥沒有趁着皇帝年少而推翻康熙,自立爲帝,最後落得如此悽慘。

影視劇中的鰲拜

首先來說軍權,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朝代,也是君主制度達到頂峯的時期,清朝軍權由皇帝統一調遣,並且滿清政府還實行八旗制度,這樣就不會讓某一個人軍權過於強大。鰲拜說是可以調動40萬大軍,並不是他想調就調,而是需要皇帝的點頭同意,因此實際上他能指揮的軍隊也就是之前所隸屬的鑲黃旗,各旗之前相互掣肘,即使他率兵造反沒有多少軍力可言,有可能軍隊倒戈。

從清史稿記載可以看出,鰲拜對清朝並無二心,一是他本來就是八旗子弟並且還是上三旗,其實這也不是他沒有謀反之心的根本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對皇太極的忠心。皇太極在世時,鰲拜就是他的得力大將。皇太極突然駕崩,一度讓清廷陷入內戰,多爾袞和豪格對皇位都有覬覦之心,如論輩分及權利,都輪不到順治帝頭上,不過在孝莊皇后斡旋下局勢發生改變,而推動局勢加速的就是鰲拜站在了順治一邊,因此皇太極、順治帝都對鰲拜的忠心沒有懷疑,在順治帝去世之前,還將他委任爲四位輔政大臣之一。

影視劇中的鰲拜

當然,順治帝也不傻,現在忠心不代表之後忠心,所以整了四個輔政大臣,主要是讓他們相互打壓,不能一家獨大。因此就有了後來蘇克薩哈與鰲拜相互拆臺的事情,康熙及孝莊太后也樂見其此,但蘇克薩哈最終還是被整得家破人亡。

還有就是他對孝莊太后非常忌憚,在中國歷史上,孝莊太后算得上女政治家,雖然沒有稱帝,但在政治敏銳性和時局的把握上都非常高明。從孝莊皇帝幾件事就能看出,一是勸降明朝大將洪承疇,二是立儲風波,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孝莊和福臨這對妻兒寡母沒有任何優勢可言,但就是在處於劣勢的狀況下,被她翻轉局勢,最終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了皇帝,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因此,鰲拜對孝莊存在是敬重和敬畏的心理。

影視中的孝莊皇后

最爲關鍵的是,他遇到了好對手康熙皇帝,自小勤奮好學,滿漢文化、儒家經典、文能治國武能殺敵,關鍵的是懂得隱藏自己,從小就喜歡扮豬喫老虎,讓鰲拜麻痹大意,在 不經意間就把鰲拜給拿下了。

影視劇中的康熙

因此,鰲拜不自立皇帝是多方因素造成的,雖然他在康熙年幼時,非常專橫,但也不排除孝莊太后對他的縱容,借他之手打壓朝廷其他勢力。而這段驚心動魄的勢力鬥爭,留給我們的只有片語間的遐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