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大賽現場。

本報訊(記者 徐順凱 攝影報道)根根絲線,閃耀吉祥光芒。雙雙巧手,繡出美好生活。種種繡法,傳承千年技藝。9月26日,來自全省各地的800名繡娘離開了平時勞作的田間地頭、炕邊村口,帶着自己精心繡成的作品齊聚新寧廣場,在“傳承文化根脈·錦繡美好生活”爲主題的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暨大展系列活動上一展身手,共同爲實現“青繡”技藝推陳出新、用七彩絲線描繪美好明天。

在青海大地上,同時並存着土族盤繡、湟中堆繡、藏繡、撒拉族刺繡、蒙古族刺繡等多種民間傳統刺繡。一個民族就有一個繡法,一針一線的起落,都堅守着自己的語彙和表達,凝聚着高原兒女的智慧和情懷,就如同一顆光彩奪目的珍珠。而“青繡”,就是散落在青藏高原上的這些珍珠串成的精美項鍊。

現場,七彩斑斕的太陽花腰帶、呼之欲出的黃蕊紅梅、栩栩如生的藏羚羊……縷縷絲線在參賽者的巧手下縫製出一幅幅精細的作品,題材豐富、工藝精湛、特色鮮明。同時,數百件在全省遴選的精品刺繡成品也在“青繡”大展同步展出,這些精美的刺繡作品講述着傳承人在傳承民族刺繡藝術中的動人故事,展現着“青繡”藝人精湛的技藝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示着傳統“青繡”融入現代生活的新亮點和婦女創新創業意識,體現着刺繡藝術帶動婦女和貧困羣衆脫貧致富、走入市場、重拾自信、奮發有爲的精神面貌。

來自海東市平安區的90後參賽繡娘王志桃,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湟刺繡的非遺傳承人,她說出了衆多參賽繡孃的心裏話:“‘青繡’大賽的舉辦,爲我們搭建了學習交流,切磋技藝、共同進步的平臺,在這裏我們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藝,可以審視自身的差距不足,鞭策我們更加努力學習提升技藝技能,鎖定目標、確立方向、積極進取。作爲一名普通的繡娘,一名刺繡藝術的傳承者和實踐者,能參加這樣高水平的‘青繡’大賽活動,感到無比高興和自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