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窮三富過到老,這是民間的一句俗語。與此意義相近的,還有‘閒來掰指從頭算,清平到頭有幾人’,這些話皆是形容說人生的曲折和無常。今天富有的人,明天是否還能富有呢?這當然是不一定的。

早在去年年中,就傳出浙江的女首富周曉光身陷破產危機。而到了今年,據說情勢也沒有太大好轉,有媒體還說她爲了還債,連豪車都賣了。她的人生倒可真是三窮三富過到老的寫照。她早年時僅是一個擺攤的,後來攢了一點錢後創業,這纔有了300億的身價。而如今這些財富又突然離她而去了。真不知身陷其中的周曉光,今天會作何感想。

那麼,由周曉光一手創辦的浙江新光集團,怎麼就頹勢連連,最後甚至都走到破產的地步了呢?

時代因素

中國的商業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了

從時代的角度來看中國所有的企業,你會發現,中國的商業真的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了。原因很簡單,時代變了。四十年前的中國,一共也沒幾家像樣的公司,很多國企甚至是連年虧損,有的還破產賣給了個人,這種事在今天是任誰都想象不到的。

而二十年前的中國,很多人還不知互聯網爲何物,而如今即使是小朋友都懂得上網查資料玩遊戲了。按這個邏輯推理,四十年前賺錢的企業,如今未必賺錢,二十年前熱的行業,現在可能已經發展到瓶頸期了。總之一句話,時代變了。

周曉光的新光集團自從1995年創建以後,以珠寶爲主要領域,後來又涉足了房地產,互聯網和金融。但是,不管新光把企業做得有多大,出了浙江省後,還有多少人知道和了解新光呢?

由此可見,新光在珠寶領域雖然做的不錯,但其他領域做的卻不盡人意。在時代的轉折期裏,新光在轉型上顯然不是很成功。因此,假如新光從此被時代淘汰了,那也不是什麼令人驚訝的事情。

新光被時代成就,也被時代更迭

新光當年之所以能夠很快起來,其實與義烏小商品的發展也有關係。義務作爲小商品的源地,當時在全國乃至其他一些友邦都是有市場的。新光算是藉着當時的那股‘小商品風’,然後主營飾品,最後才積累了大量財富。

但時代發展到現在,國外飾品對國內飾品市場的佔有率也不低,新光在這方面面臨着很大的挑戰。總體而言,新光在創新上做得不夠,它在時代的直線賽道期跑的不錯,但到了轉彎期了,創新度不夠的新光,也只能被人落下了。

做企業需要的是更長遠的戰略視野

周曉光個人能力的優勢與不足

從新光集團二十多年來的發展看,周曉光絕對是一個很勤奮,有勇有謀的傑出企業家。她的喫苦忍耐,堅韌不拔,敢於取捨等等性格特質,都是她獲得成功的關鍵。但是僅是這樣,到了今天這個時代,想把像新光這麼大的企業經營下去,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

就今天的新光集團來說,子公司已過百家,還有40多家參股公司。投得多,做得多並沒錯,但是做得再多,假如是缺乏戰略性,或者戰略意識不足的。這些所謂的‘多’,到最後積累起來只是一個無價值的‘堆’而已。

因此說,周曉光作爲新光集團的核心領袖,新光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局面,與她戰略上視野能力不夠,是有很大關係的。

新光或許應該還能重生

雖然新光發展到現在,頹勢已經很明顯了。但假如處理得當,應該還是有重生的可能的。從負債上看,就算現在新光的現金流不是很好,但是可以通過出售名下的衆多項目和資產,來補充現金流。同時,在其他商業方向上都採取戰略收縮,如此的話,新光或許能夠挺過這個寒冬。

但是,戰略收縮只能是緩兵之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新光內部的問題。因此說,假如周曉光還想再戰商場的話,那麼就還要從公司內部的治理,商業上的佈局入手。總之就是一句話,現在的新光集團需要一場革命,如果周曉光能夠把這個革命做得好,那麼新光應該還是能夠重生,再次走向光明的。

那麼,以上就是作者的全部觀點了,各位是否同意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爲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