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過去四十年裏,中國經濟之所以能發展得這麼好,房地產行業應該是其中的一個功臣。因爲房地產行業一方面極大改善了中國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也刺激了人們的消費,並且加速了城鎮化。但是到了如今,中國的房地產已經來到了一個白銀時代。很多人也都知道在中國的很多城市都有不少的“鬼城”,也就是空置房。

而面對空置房過剩這個問題,潘石屹曾說現在其實已經不是建房最好的時代了,自己的很多項目也都賣了,現在的很多開發商之所以還在建房,其實是因爲“慾望”。那麼,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個人認爲:中國的空置房過剩,很多開發商還在建房的根本原因有三個,分別是已有項目很多,不建不行,其次是正在探索新文化型地產,再有就是建房是爲了滿足人們的新需求。具體的分析原因如下:

已有很多項目又賣不出去,只能繼續建

項目拿得多,也會變成累贅

由於房地產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時期,一些過去拿地很多的公司,漸漸感到自己囤地未免有些太多了。但是畢竟已經應承了這麼多的項目,也就只好繼續建下去了。不繼續蓋房子的話,自己的資金可能就會回不來了。如果能把房子蓋出來,將來還可以把樓盤抵押給銀行貸款,這也是他們沒辦法的事情。

有些項目就是不太好賣的

過去這幾年,我們都知道李嘉誠賣了很多內地的房地產項目給融創中國集團。但要知道,這可是李嘉誠!李嘉誠作爲世界級的商人,曾經在內地拿到的房產項目都是升值空間很高的地產,因此說這些地產是很好賣的。

但是有些二線以下小城市的小房地產公司的小項目,這些就不是很好賣了。那麼這些項目,有的都已經開工了,有些倒是可以停下,有的則是不能停下。所以總得來說,雖然現在空置房確實是多了,但畢竟過去這些年房地產太熱了,因此說這些項目也不可能馬上就停下來。

有些公司在積極建房是正在探索房地產的轉型

房地產的轉型是必須的

那麼,既然我們也都知道房地產飽和了,現在開始變得更爲理智和規範了,沒有過去那麼熱了,但雖說房產行業涼了一些,可並不是說我們的社會就不需要這個行業了。簡言之,房地產要做的就是一點——轉型。

過去我們中國人真的是沒有幾個有房子的,就算是有房子住,也都是草房,磚房,筒子樓之類的。因此,我們追求的是能夠住上乾淨整潔一些的樓房。但是現在,隨着我們中國人有錢了,我們對居住已經不僅僅是說想住上一個普通的房子了,而是要住得比較有檔次,對周圍的環境設施,小區安保服務等等也都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因此說,現在的房產行業必須順應時代開始轉型。

很多公司都在積極探索新文化型地產的新出路

如前,我們所說的那樣,在中國的空置房很多的情況下,之所以很多公司仍然在建房,原因是這些公司爲了轉型,正在積極探索全新的房產產品。其中,文化+房地產就是未來房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比如萬通公司就在做一些把禪文化和房產結合的項目。這些項目將會滿足未來人們對空間的文化消費。但是從現在來看,中國在文化型地產上做的還不夠成熟,而時代必須給中國的這些房產公司一些探索的時間。因此說,這也是在中國空置房蠻多的情況下,很多公司仍在積極建房的原因所在。

仍在不斷建房是爲了滿足人們對房產的新需求

人們對房產的要求越來越多了

過去中國大部分人對房產的要求是在大小這個維度上思考,也就是所謂的大房子就是好房子。於是,很多人的夢想就是能住上大房子就好了。但是現在的人們住房子,不再僅僅是對房子的大小有要求,在其他的方面也有了要求。

比如說就有不少人很喜歡海景房,還有些人喜歡住在大學城旁,而有些人則喜歡住在風景區旁。這就令房產開發商們不得不根據這些客戶的口味來建房。這也是很多房子仍在建的主要原因。

房子再多,也還會繼續有人蓋房子的

從目前的整個社會發展來看,我們基本可以這樣斷定,無論社會上的房子有多少,空置的房子又有多少,仍然會有很多公司去建房子的,原因是人們對房產的要求總是不斷在變得。這也將是未來很久一段時間內的趨勢。

總結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基本能夠推出這樣的結論,雖然中國的空置房不少,但是人們對房產的要求也在隨着時代不斷變化,並且房產行業也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升級,正是這些原因所組成的合力,使得現在仍然有很多房子在建。

個人認爲房地產行業既是一個老行業,但同時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新行業。絕對不可能出現像某些人所說的,房子足夠中國人居住了,中國的房產公司就可以都關門大吉了,這是不可能出現的社會現象。那麼,以上就是作者的全部觀點了,感謝閱讀,就是這樣。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部分圖片與本次事件無關,只爲方便讀者理解,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