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

“霸佔運動品牌榜千年老二的李寧,還是被鴻星爾克擠佔下去,重啓品牌形象,鴻星爾克還需要再補課!”

李寧被趕超了?

如今的運動品牌競爭壓力有點大,國際品牌的持續發力,佔領着品牌化的先天之優勢,而近年來的國潮也在異軍突起,老運動品牌反而在夾縫中生存,想要改變現有的生態,那就需要學會創新。

近年來的李寧,經歷了重啓和新生,作爲曾經的老大哥,李寧從2008年開始再次火爆,2010年的營銷額達到了94.78億元的巔峯,但沒想到了2012年就進入了虧損狀態,沒辦法,退出幕後多年的李寧重新上馬。

憑着一個專業運動員的眼光和感覺,並藉着國潮元素,打造中國風的品牌鞋子,從而在市場中迎來了關注。李寧品牌的重新復活,說到底還是不容易,能在一衆的大品牌裏重新崛起,這和李寧這個活招牌也有一定的關係。

早在1898年李寧體育商標就被註冊起來,當時的李寧發現,每次上臺運動員都是穿着國外的運動鞋,這讓他有了創建體育品牌鞋子的想法,在上市後,李寧鞋子也憑着創始人本身的光環打響名氣。

不過中國人認李寧,國外人就不是太認可了,畢竟國外的著名運動員太多,結果李寧的國際化之路,沒有一絲防備的“滑鐵盧”,國際品牌之路受限也就罷了,國產鞋子的價格也在提高。結果2015年時,李寧就被迫放棄釣魚打高爾夫的生活。

還別說,轉型後的李寧鞋子,不僅市場銷量大增,甚至還出現了40天暴增60億的記錄。李寧在運動品牌一直都是千年老二,和安踏的競爭中沒能一鼓作氣,贏得最後的成功。但壞消息總會接踵而來,從2019年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李寧已經跌到了第3的位置,品牌價值爲234.54億元

那麼哪個品牌實力這麼強?敢將李寧的榜二個霸佔了?其實它的名字就是鴻星爾克,對於這家低調、內斂的品牌,相信有一些人對它很熟悉。

第二大運動品牌

從《排行榜》看,這個新品牌再次榮獲了500強企業的標籤,它的品牌價值則是爲315.81億元,僅次於安踏。可能很多人以爲它是運動品牌的黑馬,其實並不能這麼說,它在運動市場內已經走過了20年之久,儘管比李寧晚創立了11年,但鴻星爾克也是一個老品牌了。

能以一個老品牌的標籤重新上升到第二名次,這說明鴻星爾克的品牌影響力還很大。從公開資料來看,該企業擁有3萬員工,全球市場有7000家門店,如今已經不再侷限於生產銷售,在研發上的實力也很強,也難怪產品能賣到全球多個地方,也算是民族之光了。

鴻星爾克的艱難發展

創始人吳榮光就是科班出身的技術人員,他在學校的專業就是運動鞋設計,畢業後他並沒有去大企業工作,反而是來到家族創辦的鞋廠。別看人家是富二代,但吳榮光從來沒想過要喫家裏的老本。在2000年時,他就將鴻星爾克創辦開來。

可能很多人認爲,吳榮光的創業之路很順利,其實並不然,此時的市場被安踏等大品牌佔據。沒多久,因遭遇了一場颱風危機,結果生產線被毀掉,眼看着交貨的時間臨近,該怎麼辦?吳榮光表現出了老道和成熟,克服了困難,加快連夜生產,從而贏得客戶的青睞。

可見守時、誠信對企業的重要性,也正是憑着信譽和質量,讓鴻星爾克站穩了腳跟,比如說當時企業加工一種超細纖維面料的鞋子,前期的測試中沒有任何問題,但後續加工時發現它和空氣、光線接觸久了後,會從白色變成黃色。因此就算是投放一批到市場,吳榮光還是趕緊召回。

儘管損失幾百萬,卻在市場中有更高的口碑。

憑着“TO BE No.1”這句廣告詞,品牌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和注意,企業門店量也擴張到了 7000家,獲得了市場的青睞,還憑着贊助樹立了大牌形象。

2020年品牌新戰略

因疫情的緣故,很多服裝品牌都在縮減規模,減少門店縮影,以最大化地減少運營成本,從而渡過難關,鴻星爾克卻反其道而行之,計劃2020年繼續增加800家新店,可見公司的信心十足。

爲了優化渠道,鴻星爾克還推出“5億補貼”計劃,對經銷商大力支持,並將目光發展到三四線縣市領域、其實在這幾年裏,鴻星爾克一直在樹立品牌形象,畢竟早幾年的定位不清晰,營銷觀念老化,市場銷量也在降低。

從目前的升級戰略上看,鴻星爾克的成績是非常顯著的,不然也不會打敗李寧榮登第二。

尾言:

一個品牌不可能永遠常青,唯有不斷的創新,給品牌更多的新鮮感,結合時代推出不同的樣式,才能抓住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從而實現銷量上的逆轉。鴻星爾克的優勢就是有着6大生產研發基地,可以自主生產品牌。

如今的鴻星爾克,也注重新品的研發,特別是那些風格各異的產品在市場中更是備受歡迎,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其他的品牌也要在逆境中尋找突破的契機,能夠着眼於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從而滿足其需求,實現在銷量上的提升。

討論題:李寧會不會迎難而上,趕超鴻星爾克呢?

【注:本文圖片均來源於互聯網,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