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14日,139師經過徐州時,被李宗仁總司令部派來的參謀攔截,命令交給代理師長李兆凱,該師於當日抵達蕭縣城防,阻止敵人向徐州推進。

1938年5月14日,139師經過徐州時,被李宗仁總司令部派來的參謀攔截,命令交給代理師長李兆凱,該師於當日抵達蕭縣城防,阻止敵人向徐州推進。

司令官總部的指揮意味着:日軍約一個旅,分成兩個單位,從西南綏西方向開往孝縣,其中一個已經到達瓦子口附近,我地方軍隊正在減緩敵人的速度,隨着第139師的加入,敵人迅速佔領了蕭縣,堅定地站在那裏求援,到了深夜或明朝,三個師來到蕭縣增援。

當時敵我雙方都離蕭縣40裏左右,只要我軍能先到蕭縣,在蕭縣住一晚,任務就完成了,師長命令部隊向蕭縣進軍,所有部隊應在中午前到達,師部參謀和兩名准將乘卡車趕往蕭縣。

街道空無一人,封閉着,在縣裏,我見到了局長、縣長和保安隊長,他們既害怕又無助,他們很高興看到第139師來了,打電話報告了白崇禧,5月15日中午,全師到達蕭縣。

偵察地形後,師長、旅長命令第一旅佔領城北城南關、城關、龍山的防禦陣地;第二旅726團佔領西城北部鳳凰山的防禦陣地;增加第一團爲城防部隊,我們應該積極修築防禦工事,爲敵人的進攻作準備,該分部位於該市。

第一旅安排717團佔領南關、東莞的防禦陣地,第三營佔領了東莞的防守陣地,營長孫培華,第725團第二營佔領了城北部龍山的防禦陣地,第二旅安排726團佔領城北、城西鳳凰山防禦陣地,第一營佔領了城西西北鳳凰山的防禦陣地。

當天晚上,在城西和城北發現敵人,他們與城外的部隊徹夜激戰,16日拂曉,敵方飛機和炮兵開始轟炸,他們的戰車和步兵從四面八方協同作戰,截至當天下午,友軍沒有人來幫忙。

師部立即通過電報和電話要求李宗仁、白崇禧增派增援部隊,白崇禧說:“記下我的命令,多寫幾份,派人在城裏搜尋他們,不管你遇到哪支部隊,都要把我的命令交給他,讓他增援蕭縣的守軍,“結果,發令的人都沒有迴音,此時,通訊中斷,夜間激戰仍在繼續。

17日拂曉後,敵人的進攻愈演愈烈,逐漸縮小包圍範圍,逼近城牆,蘇永剛的陣營仍堅守城外的龍山陣地,與敵人激戰,林祥榮的第九連仍堅守東莞陣地,與敵人激戰,營長孫培華犧牲,敵人佔領城西、城北鳳凰山後,從高處退場,機關槍直射師部所在的房屋,敵人從西部和南部集中火力向城市開火,晚上有點寂靜,也沒有增援的消息。

18日拂曉,敵人集中炮火,摧毀了城西和西北角的幾座城牆,敵方步兵進攻了這座城市,師衛隊和武裝人員被用來在街上與敵人作戰,師長李兆凱、副師長史延茂、參謀長鄧作宇到東門指揮戰鬥。

在東門見第一旅旅長孫定超,師長讓孫旅長召集一些人支援城裏的巷戰,此時,預備隊已經用光了,通訊中斷,指揮困難,孫旅長說他無能爲力,師長李兆凱說,打仗首先要衝出包圍圈,收兵,他從東門下到城牆,往北邊跑,躲避那房子。

當時有一片麥田,敵人機槍密集,傷亡慘重,參謀長鄧作宇、副旅長呂如雙、軍長馬繼德都在這一地區陣亡,師長、副師長繼續向北走了十里,遇到了劉魯明第六十八軍的一個師。

去找老師詢問情況,休息喫飯,然後西行到河南葉縣留守的139師,一路上大約有300人被帶走。

指揮員突圍前的17日晚,蕭縣四面環山,易攻難守,戰局危急,他沒想到會有增援,就與徐州司令部等友軍斷絕了聯繫,指揮員立即派大參謀崔坦從蕭縣東北角放倒了這座城市,徐州的增援部隊急忙向徐州司令部請示緊急情況。

當我到達徐州和蕭縣之間的一個市政廳時,我看到一部電話,拿起了聽筒,我碰巧聽到白崇禧副局長和張子忠談話,他喜出望外,當他們打完電話後,他立即向白崇禧報告了蕭縣的緊急情況。

當時,白副局長沒有讓他去徐州,相反,他讓駐紮在附近的兩位軍事指揮員張子忠和李先洲轉達白的命令,要求他們立即前往蕭縣解圍,他們還滿口承諾:“立即出發救援,”

崔某認爲任務已經完成,他想回到蕭縣,試圖潛入城內,沒想到,往西幾里,我們看到我師受傷的官兵從蕭縣方向向東趕來,他打聽情況,知道敵人進攻了蕭縣,於是立即開展了接待工作,不久,師部和保安連的官兵陸續趕到,他們立即組織該師全體官兵按照各團營的組織制度行動,警衛連的官兵都在警戒中,他們先是向宿縣進發,後來又遇到了滇軍大軍和第七炮兵團,於是隨他們西進。

5月22日,他趕到安徽省博縣,調查了約1000名官兵,後來,他接到商朝統帥的電報,命令他到河南葉縣集合休息,當他到達許昌東邊的一個地方時,他遇到了前來迎接他的李兆凱先生,後來,他到葉縣休息補充。

在蕭縣保衛戰中,139師的任務是守住蕭縣一晚,然而,經過兩天的防禦,沒有援軍到達,最後全軍被摧毀,期間,他多次要求增援,但只得到上級的口頭同意,相互推搡,然而,沒有看到士兵,一開始,大家都同意三個師來幫忙?他們都在哪兒?

聚焦抗戰英雄事蹟,傳播正能量,以大小人物的視角還原真實的抗戰場景。

任何一箇中國英雄都值得紀念!注意我,英雄就在我們身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