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這種重視也伴隨着很多父母的焦慮。他們總是擔心孩子會因爲過大的學習壓力會導致孩子心理健康直線下降,但也會擔心孩子會跟不上同齡人學習的進度。

不少父母看着自己同事或者朋友家的孩子不停地輾轉於大班小班之間,這個孩子會背詩,另一個孩子會彈鋼琴,更有孩子在小小年紀就獲得了極大的榮譽,而自己的孩子就顯得一事無成。

一邊是放縱孩子的天性,想讓孩子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另一邊是大環境咄咄逼人,父母無奈只能被迫增加孩子的學習時間,努力提升孩子的成績。

其實,在孩童時期,天性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國外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在孩童時期都過得非常快樂且充實,他們的父母絕不會讓他們整天待在家裏學習,而是讓他們的天性能夠得到充分釋放。

這樣的孩子大腦是非常靈活的,有時他們比那些努力學習,用心學習的孩子,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

但身處這樣一個應試教育的環境之下,什麼事情往往都要經過考試才能過關。那麼父母們到底應該如何平衡孩子的娛樂和學習時間呢?

孩子只知道埋頭學習會有哪些負面影響?

1.影響孩子的個人能力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比較感興趣和擅長的東西,有時只是缺乏父母的發現,所以家長必須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有效地總結出孩子的性格特徵。

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只有學習好纔有出路,於是切斷孩子所有其它的路,之讓孩子拼命的學習。到頭來,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一定會提高很多,但卻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丟失自我。

學校不是讓孩子成長的唯一地方,但事實上是許多家長自孩子上學以來,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不停地督促孩子的學習,讓孩子不得不放棄了其它更重要的能力培養。

如交際能力,共情能力等等。最終的結果就是即使孩子在成績上可以收穫一點成果,但卻失去了很多更爲全面的發展機會。

2.影響親子關係

有不少父母認爲,自己在外拼命打拼的結果就是爲了讓孩子學習,有一個好成績。而如果孩子無法獲得一個好成績,一旦出現成績下降、排名下降,甚至厭學、逃課等行爲,父母就會非常生氣,甚至會懊惱,認爲孩子辜負了自己的努力。這樣的思想必然會帶給孩子很大壓力,也必然會因爲雙方觀念不同而發生衝突。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並不能起到完全決定的作用。如果父母想要以自己的思維而完全決定孩子的人生方向,對於孩子來說也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該如何讓孩子在娛樂的同時又能學到知識?

1.發掘孩子的興趣點

若讓孩子單純地玩耍,他們就會越來越貪玩,根本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但是如果不讓孩子玩,只讓孩子學習,孩子就會變得只能應付考試,導致社會上的生活經驗非常缺乏。

因此,專家建議,不如讓孩子去上一些興趣班,如果家長能不留痕跡地引導孩子去上興趣班,那孩子很有可能在玩的同時學到更多的知識。

然而,興趣班並非每個孩子都喜歡,因爲學習每一項技能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夏練三伏,冬練九寒。這樣一來,孩子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就會得到極大地鍛鍊。而這兩種能力恰巧對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2.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事實上,讓孩子接觸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是一個在玩耍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進行學習的方法。這不僅可以讓孩子玩耍,身心得到放鬆,釋放出自己的天性,還可以讓孩子有毅力有恆心以及有能力和其他孩子進行競爭,以後可以依靠自己學到的知識,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且,在玩耍中也可以養孩子養成極好的行爲習慣,比如時間意識,交流溝通的方式,以及學會合理的放鬆身心,好讓自己趕緊投入下一段學習或工作中。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適當地玩耍也可以讓孩子學會親近大自然。現在很多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不僅傷眼睛,而且還會影響休息,對身體造成傷害,而適當的戶外玩耍則可以調節孩子的身體狀況,讓孩子變得更有活力,反應更加靈敏。

3.積極培養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如果孩子喜歡玩遊戲,家長不妨引導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時間長了孩子就會主動邀請小夥伴們,這其實可以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性格比較平和,容易融入社會羣體,不容易與他人產生隔閡。

總結

由此看來,小孩的玩耍如果有父母的正確引導,那麼完全可以看成是一種能力培養的方式。學習和玩耍一樣,需要有限制,不能無節制。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