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和中秋都是我們中國人喜聞樂見的節日,2020年中秋和國慶重合爲同一天,每19年一重合的日子,上一次是2001年。

2001年申奧成功,中國加入世貿,都是舉國歡慶的大事。2020年,同樣意義非凡,我們戰勝了疫情,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經濟正增長。中秋和國慶重合爲同一天,象徵了團圓和喜慶。這一天闔家團圓、祈福、賞月、喫月餅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國地域廣闊、人口衆多、文化風俗多樣,歡慶中秋和國慶,形式上自然也有差異,來看看這幾個地方是怎麼過中秋的。

唐朝初年,中秋節成爲一個固定節日,宋朝至明清時更是盛行不衰。民以食爲天,月餅自然少不了。老北京人過中秋節主要的活動有喫月餅、拜月、賞月、掛彩燈、供兔兒爺、飲桂花酒等習俗。

在宋代時就已經有了月餅。老北京人喫的月餅主要是“自來紅”和“自來自”兩種。“自來紅”主要是山芝麻油做的皮,裏面裹各種果仁以及紅糖,多用來“供月”。“自來白”則比較隨意,皮是由普通的豬油着麪粉而成。而“自來白”則比較隨意,皮是由普通的豬油合着麪粉做成。除了喫月餅,老北京人中秋節這天還喫一種名叫“團圓餅”的麪食,作爲主食食用,而月餅一般作爲飯後茶點。

在喫團圓餅之前,先要拜月,拜月時要有月光碼。月光碼怎麼做呢?首先在一張大的白紙上印上神符,上半截印着太陰星君,下半截印上兔兒爺和月公,然後將這張紙糊在秫秸杆上。等到月亮升起後,女人和小孩會先拜月光碼,然後再拜祭月亮,最後衆人再分喫上供的貢品。

在澳門,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大街小巷都會掛上別具特色的燈籠。人們會在河邊浮放外形精巧、色彩豔麗的水燈,爲家人及親友敬天祈福。在這一天,澳門人先拜祭祖先,然後製作月餅,將製作好的月餅送給親戚朋友,意味着生活更加幸福美滿。晚上一家人喫團圓飯,會提着色彩繽紛的燈籠去戶外賞月,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各地大多以八月十五爲中秋節,而寧波爲何特立獨行,以十六爲中秋呢?一般認爲與兩個人有關。

一說是南宋時右丞相、鄞縣人史浩,每年從杭州回寧波與母親團聚,有一年因故無法及時回家,在紹興夜宿了一宿,第二天才回到家中。一進家門,卻看到全家人都在等他一起過節。後清代袁鈞在其詩《北竹枝詞》寫道:峯(指史浩)壽母易中秋,七百年中俗尚留;從此非時來競渡,家家十六看龍舟。”附記:“吾鄉以十六爲中秋,始於史忠定(史浩諡號)。”史浩歷仕三朝,爲平反岳飛冤案,深得人心。從此後,寧波人敬重其威望,就把中秋節延後一天。

還有一說元末農民起義首領方國珍,佔據寧波、台州、溫州三座城市。元末兵荒馬亂的日子裏,在方國珍治理下,寧波等地保持了相對的安定,百姓沒有遭受兵禍,史稱“保境安民”。方國珍生日是八月十六,作爲實際統治者,以自己的生日作爲寧波的中秋節日子。

寧波十六過中秋,無獨有偶,客家地區的不少山區,卻是農曆八月十四過中秋節,看上去也是“我行我素”。其實並非山民任性,而是不得已而爲之。據說一夥土匪在中秋前一天跑到一個村裏來搶東西,村民好不容易準備的一點食物,都被搶光了。爲了防止土匪中秋前來搶東西,村民開會決定提前一天過中秋,將魚肉等好喫的食物先喫到肚子裏才放心,土匪也就搶不到什麼東西了。

杭州過中秋國慶有一大特色,除了喫月餅、賞月、拜月等傳統習俗,在杭州還流行着觀看錢塘江潮的習俗,也是中秋一大盛事。史料記載,漢朝之後,杭州一帶的觀潮風氣非常興盛,到如今也是一大著名觀光景點,中秋節觀潮也羨煞了別的地方的人們。

另外中秋不光是漢族的節日,侗族、苗族、壯族、傣族、黎族、滿族、朝鮮族、高山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也過中秋節。各地過節的形式相同,但都體現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2020年中秋國慶合體,節日的味道更濃,各族人們盡情享受着盛世太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