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官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 龔藝巍

隨着思維造物招股書的披露,“得到”和“羅輯思維”等學習類產品和平臺,以及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再次進入大家的視野。該公司雖然不太穩定但看起來還算豐厚的營收業績着實讓某位課時費只有兩位數的老師看着羨慕。

所謂知識付費,廣義上講是知識的接收者爲獲得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傳統的學校甚至出版行業也算在這個大範圍之內。而我們現在談的知識付費,是一個較爲狹義的概念,是互聯網上共享經濟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知識的獲得者直接向知識的生產者、傳播者(篩選者)給予報酬,而不是讓參與知識傳播鏈條的人或機構通過流量或廣告等其它盈利模式獲得收益。

知識付費模式曾經一度被認爲是藍海賽道。但個人認爲雖然互聯網上的這個商業模式存在並且成立,但是做到閉環卻很難。因爲不靠引流和廣告來變現的話,就只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這裏的“貨”一般就兩種形式,要麼是服務,要麼是產品。常見的各種付費問答、問診做的是針對特定需求的諮詢服務。而思維造物的線上和線下課程以及各種培訓機構的課程可以看成是內容相對固定的產品。因此所謂的藍海其實並不存在,因爲現在從小朋友到成年人,各種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並不稀缺。就這一點而言,思維造物能夠通過各種價值傳播等營銷手段,甚至曾經被網友們戲稱“販賣焦慮”,獲得了幾百萬付費用戶,也是很難得的。但這算是營銷的勝利還是知識付費的勝利,恐怕比較難區分,而個人傾向前者。

將無形的知識拿到市場上作爲產品來銷售,其實是一件挺難的事情。除了知識本身容易被複制之外,知識及其傳播的特點也決定了讓用戶實現或者感受到知識的價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知識只有在“相同的思維”裏才能得到“正確”理解與運用,而在別的思維裏則得到其它的理解與運用(甚至“誤解”)。知識所包含的思維(思想)越深刻,這一知識傳播規律也就表現與作用得更強,反之,知識所包含的思維越膚淺,這一規律就表現和作用得越弱(摘自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慧泉》雜誌1996年第4期)。換句話說,價值越高的知識越難傳播。思維的培養需要系統化的學習,這些是各類學校的主要工作。碎片化的知識通常只能保留知識的(部分)表述,很難培養系統化的思維方式。這就導致了現有的知識付費模式只能側重一些通識類的淺顯內容,但這些內容通常無法滿足用戶本身解決問題的需要。用戶的關注度和滿足感就比較難保持,也就很難持續地付費。從學習效果來看,如果條件可以滿足,我們還是提倡系統性的學習,因爲這對於時間和金錢的投入而言,具有更好的價值回報。

從免費共享到付費獲取,是知識消費升級的必然結果;知識付費模式滿足了內容生產者的分享與變現的需求,也反映了消費者對知識價值的認知觀念的轉變。知識付費是大勢所趨,也許將來某大學教師的課時費將不再是兩位數。但只有廣義上的知識付費全面開花結果,我們纔會真正步入知識社會——以知識經濟爲主體,強調藉由知識的不斷創新、累積、應用與分化,促進產業進步,引導個人、組織和社會的成長與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