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集體心理輔導的同時也要實施個別同學的單獨心理輔導,從而讓每個學生都會有身心發展。當有學生有焦慮問題時,教師需要求學生做到按時休息,保持足夠的睡眠時間;平日利用運動、聽音樂等方式減輕自身壓力;且同學生多多交流。而對於自卑抑鬱的學生,教師應當培養學生正視挫折的勇氣,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家訪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有效的方式[5-6]。學生成長過程中,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其身心發展的重要的因素。因此,班主任不僅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在學校的表現,還需要清楚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在家裏的行爲表現和思想動態。教師經常同家長溝通,交流情況,共同去商討最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環境,從而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去解決其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

班級管理者在對於學生的諮詢過程中,要專注、接納、傾聽學生的訴求,在其諮詢結束後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給予建議,讓學生感覺到被需要,被接納,從而慢慢地幫助其戰勝心理問題。

總而言之,高中班級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事務中都有體現。因此,班主任作爲班集體的管理者,必須全面的、深入地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規律,讓學生處於一個優美、整潔以及平等、信任的環境中,使得班集體乃至所處校園成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完美場所,從而使得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素養不斷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