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國家鼓勵生二胎政策的出臺,二胎儼然已經成爲了社會中的潮流,很多家庭爭先恐後的追生二胎,不甘於人後。可是在那些已經生了二胎的家庭中,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似乎二胎家庭的生活和他們原本想的並不是那麼一樣。

小川就是外人眼中美滿家庭的擁有者,家庭條件不錯,兒女雙全,兒子聰明伶俐,女兒古靈精怪,過的真正是神仙似的生活。可是每次聊天的時候,小川都會忍不住長吁短嘆。

原來在生二胎之前,小川就看了很多有關二胎的育兒文章,也知道如果家有兩個孩子不能做到公平的,就會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傷害。所以,小川下定決心,無論男女一定要公平的對待自己的孩子。

可是,當隨着兩個孩子的成長,小川發現,原來做到公平這麼難。就拿昨天的飯後甜點蛋糕來說,小川將蛋糕分成兩半,眼光下一樣大,分別給兩個孩子喫的時候,妹妹臭屁的看了一眼,邊說哥哥的比我的多。

小川細看之下,好像真的是哥哥要多一點,便又分給了妹妹一塊,哥哥看見了立馬不幹了,小川急忙又給了哥哥一塊,還沒放到盤子裏,妹妹又喊了起來。喫塊蛋糕足足喫了一個小時。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家裏雖說有兩個孩子,小川已經盡力做到公平,可是總不能沒喫喫東西前都拿着尺子量,上稱稱吧。小川看着眼前的兩個小惡魔,覺得這種絕對公平的生活遙遙沒有盡頭。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在兩個孩子對待教育上一樣如此。

每個父母對於公平的理解都不一樣,這種理解差異便決定了公平的不同標準。有的父母認爲,我給大寶花了一百塊錢買衣服,那麼我也要給小寶花一百塊錢買衣服。有的父母認爲,大寶喫了一個雞腿,那麼而應該給二寶一個雞腿。那麼這便是公平麼?其實並不是。

大寶花一百塊錢買了最適合的衣服,可是二寶的一百塊的衣服就一定適合二寶麼?如果90塊的更合適或者120塊的更合適,你是買合適的,還是追買公平的?大寶7歲了需要喫一個雞腿補充能量,二寶2歲根本喫不了一個雞腿,這個時候是追求公平還是實事求是?

由此可見,其實偏心是很正常的,根據孩子的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對待孩子有些差別是能夠被理解的。關鍵是家長有沒有一顆公平的心。

1.根據實際情況對孩子進行差別對待。

有的家長生了二胎之後彷彿得了強迫症,任何事情都需要兩個孩子絕對的公平。其實這便是進入了一個誤區。兩個孩子年齡的不同,註定兩個之間無論是喫的東西還是玩的東西亦或是衣服都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實在不必事事都朝着一個方向一個標準看齊。

父母的差別對待如果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需要,那便在正當不過。比如說兩個孩子一起喫飯,大寶喫的東西二寶都有,這便是公平,但是在喫的數量上,肯定是大寶具有碾壓性的優勢。兩個寶寶根據自己喜歡的食物都喫飽了,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2.用愛來讓孩子接受他們所認爲的不公平。

只要家庭中存在兩個孩子,那麼孩子因爲物質上的東西以及父母的愛出現分歧的情況就必然是避免不了的。而究其內心便是因爲孩子認爲另外一個孩子的存在很可能會佔用自己的資源,造成自己生存困難的情況。

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不產生這種想法,那便是資源的過剩。這種資源不是物質,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許在物質上我們確實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因爲據對的公平並不存在合理性,但是家長可以給每個孩子更多更多的愛,讓孩子們意識到父母的愛是用不完的,不會因爲多了一個孩子,便對自己有所威脅,這便是最好的認知。

3.用耐心解釋自己的不公平

對待兩個孩子的時候其實不必做到絕對的公平,絕對的公平於孩子無益,於家庭也無益。但是,孩子就是孩子,有的時候他不懂父母這麼做的原因。這就需要父母比平時更耐心的爲孩子們解惑。

總結

在家庭中並不存在絕對的公平,絕對的公平是對家長的一種執着,於孩子於家庭並沒有好處。想要做到真正的公平,那便是將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到家庭中,給孩子們享之不盡的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