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源儲量14.6億噸——銅陵石英正長巖礦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1地質隊通過銅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的成果報告評審,提交1處大型建築石料用礦產地。321隊開展的大型砂石礦產勘查項目,經過勘查,提交了建築石料用石英正長巖礦資源儲量5.7億立方米(14.6億噸)。該礦區資源儲量大,開發利用條件優越,開發利用後能夠緩解銅陵市及周邊地區砂石資源供應緊張局面,爲基建和重大工程建設提供砂石礦產資源保障。

2、河南安陽超大型熔劑灰巖礦

河南省地礦局第三地質勘查院日前在安陽市殷都區磊口鄉清峪村探明熔劑灰巖礦4.88億噸,達到超大型規模。項目負責周炳龍介紹,勘查區共圈出兩個熔劑用灰巖礦體,賦存於奧陶系中統,礦體長2.3.~3.1千米,礦層厚度10.34~78.48米,平均厚度50.35米。探明熔劑用灰巖礦類資源量48884.60萬噸;共生建築石料用灰巖礦1873.85萬噸,建築石料用閃長巖礦3618.14萬噸。潛在經濟價值200億元。

3、柴達木大型金紅石石墨礦牀

祁連成礦帶肅南—大柴旦地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已在柴達木盆地北緣圈定3處具有大型—超大型榴輝巖型金紅石礦牀找礦靶區,發現8處具一定規模的石墨礦牀(點)。通過334資源量估算,目前控制的金紅石礦、石墨資源量在千萬噸左右,可作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後備勘查基地。

4、大同特大型石墨礦,資源量約1億噸

從山西省地質勘查局獲悉,大同市新榮區發現一處特大型石墨礦牀,詳查區內石墨礦物資源總量約1億噸,規模爲特大型石墨礦牀。山西省地質勘查局相關負責人說,此次在大同市新榮區發現的礦牀爲晶質石墨類型,具有鱗片大、易選、易加工特點,爲優質石墨烯的礦石原料。此次發現,爲培育新產品、推動石墨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源保障,有助於加快推進資源型省份轉型。

5、甘肅22億噸特大型方解石礦

5月14日,據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官方發佈,經自然資源部門組織的評審,最終確認,該縣方解石礦總資源儲量達22億多噸,爲目前國內發現的最大規模單體方解石礦牀。本次詳查過程中控制方解石礦層長3.5千米,寬1.3千米,垂直厚度在69.1至343.7米,礦體形態簡單,呈巨厚層狀。據國家非金屬礦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測試,該區礦石品位高、雜質少,平均含量CaO(氧化鈣)55.36%,CaCO3(碳酸鈣)98.6%,白度93%,爲Ⅰ級品,具有綜合碳酸鈣產業開發利用的巨大潛力。

6、河南發現首個錫礦

5月19日,從河南省地礦局傳來消息,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勘查院承擔的“河南省盧氏縣獅子坪—瓦窯溝鋰鈮鉭(錫)礦普查”項目,在河南省首次發現並提交了3700多噸的錫金屬資源量,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填補了“中原無錫”的空白。

7、江西上饒大型滑石礦

7月中旬,江西省地質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對“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許家橋滑石礦詳查”項目開展野外工作驗收。專家組對項目三年度完成的主要實物工作進行了現場覈查,抽查各類地質資料,並查看監審報告。據瞭解,項目初步估算了全區滑石礦資源量,規模已達超大型,廣豐黑滑石爲江西特有的一種非金屬礦物,作用很廣泛,可以用於航天、電子、計算機、機械、陶瓷等領域,附加值高,產業鏈長,適宜做精深加工。本次滑石找礦項目的開展及取得的成果,爲上饒發展特色非金屬產業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

8、廣東發現世界首個超大型獨立銣礦牀

從廣東省礦業協會信息發佈會獲悉,在廣東河源市龍川麻布崗鎮天堂山探明瞭一個超大型獨立銣礦牀,經中國礦業聯合會組織專家評審通過的銣儲量達17.5萬噸(2000噸以上就屬大型礦)。該礦儲量已經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儲量登記,並創建了世界第一個銣礦工業指標。經多家研究機構選礦實驗顯示,該礦屬於罕見的“較易選易取”的銣礦牀。這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探明的首個獨立銣礦牀,也是繼稀土之後在我國探明的又一種優勢礦產,標誌着找礦史上的歷史性重大突破。

9、柴達木盆地巨大砂礫孔隙滷水鹽礦

柴達木盆地是我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擁有着豐富的鉀鹽礦資源,以鉀鹽爲主,伴生有鎂、鈉、鋰、硼、碘等多種礦產的大型內陸綜合性鹽湖,鹽總儲量超過600億噸,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鹽湖城鹽湖)大鹽湖。8月,柴達木盆地找礦再獲突破。勘察部門首次在柴達木盆地大浪灘-黑北凹地取得找礦突破,發現了規模巨大的砂礫孔隙滷水鉀鹽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