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泰国,16岁的陈可辛作为一名泰国读书的高中生,目睹了中国女排队员出场的震撼场面。

只是他不知道,这个队伍里的郎平会在40年后和自己产生交集。

泰国亚运会上,中国女排出场,陈可辛与其他华人一起疯狂欢呼,这支青春阳光、满是活力、走出国门的队伍,某种程度上是中国改革开放生机活力的象征。

后来,女排终成就传奇,38年10连冠。

和中国经济一样创造奇迹。

巩俐

陈可辛,擅长通过小人物成长反映时代变革的导演,他的《甜蜜蜜》《中国合伙人》体现出这一鲜明特征。

《甜蜜蜜》是陈可辛的高度。《中国合伙人》开始多了几分匠气与取悦。

如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他的高度,很难逾越。

多年前的陈可辛一定不知道,他会拍摄一部体育题材的影片《夺冠》。

人实际不能预见或者控制自己的未来。

就像现在上的大学,或者从事的职业,这样的相遇,有多少是曾预想到的现实呢?

严肃内敛的陈可辛遇到了明朗大方的吴君如,天意或者命中注定,都是托辞。

总之,他们相遇了。

陈可辛说,他对时代这个东西很感兴趣,《夺冠》的主角是时代。

剧照

中国女排的成长是与时代一起飞舞,它是时代最好的载体。

《李娜》给陈可辛提供了体育片拍摄的经验,《夺冠》不会那么生涩吧?

问题来了,如何高度还原八十年代那个时代的气息与痕迹?

时代虽变迁,但是经历八九十年代的人们,那个时代的气息与痕迹已经刻在人们的记忆里。

陈可辛11岁离开香港,18岁去美国读书,21岁回香港。

他的“漂泊”生涯,他的内地生活零经验,都需要他下功夫去研究时代。

《夺冠》编剧张翼不断给他纠错,陈可辛案头摆着摄影师肖全的摄影集《我们这一代》,一本集中八十年代影像的集子,他开始恶补欠下的时代的债。

《夺冠》很多演员形象来自于这本影集。

从影像里找到时代的温度,是个捷径。

那么演员呢?

巩俐就是郎平,巩俐是唯一人选。

巩俐比郎平小5岁,也是中国女排奇迹的见证者。

中国女排开始取得辉煌成绩的八十年代,演员巩俐凭借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也达到一个高度。

年龄与气质,资历与外在,巩俐内外兼修。

郎平的女排代表一个时代,演员巩俐何尝不代表一个时代。

四大天王走红的1990年代,巩俐更是声名天下。

所以当年的周星驰拍摄《唐伯虎点秋香》,硬是请来大牌巩俐。

那么陈忠和谁来演?

剧照

陈忠和强烈推荐黄渤。

两个人,容貌大相径庭,能行吗?

黄渤身上的幽默与平和的特质与陈忠和契合,这就够了。

让郎平女儿白浪饰演青年郎平,这恐怕无可争辩。

八十年代的人,眼睛无比清澈,活泼开朗,选这样一个形神兼备的演员不容易。

白浪读书于美国,眼神里没有被应试教育挤压的焦虑感,自信活泼。

女儿演妈妈年轻时候,没有比这个更好的选择。

陈可辛厉害之处就是能捕捉出时代情绪,对影片进行精准定位,他深谙观众的心理需求,明白一味的煽情或者渲染情怀会弄巧成拙。

所以他在真实上下功夫,让女排队员演自己,连赞助商都是真实还原。

然后再嵌入拼搏与责任的主题,通过精细画面呈现,点燃观众内心的热情,引发泪点,只是做得不动声色,不刻意雕琢。

有人说,这部影片有迎合取悦的味道。

笔者认为,这部影片本来就是主旋律的商业影片,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国家发展过程中,正遭受外部力量的诋毁与打压,人们和时代需要这样的情绪激励。

就如同2017年的《战狼2》一样,那个影片高票房,正是影片的主题与当时的人们情绪发生共振,才创造了票房奇迹。

《夺冠》这部影片,给我们一种感人的力量,温暖而质朴,简单而生动,不需要烧脑与推理,就能激发我们勇气与斗志。

这就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