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泰國,16歲的陳可辛作爲一名泰國讀書的高中生,目睹了中國女排隊員出場的震撼場面。

只是他不知道,這個隊伍裏的郎平會在40年後和自己產生交集。

泰國亞運會上,中國女排出場,陳可辛與其他華人一起瘋狂歡呼,這支青春陽光、滿是活力、走出國門的隊伍,某種程度上是中國改革開放生機活力的象徵。

後來,女排終成就傳奇,38年10連冠。

和中國經濟一樣創造奇蹟。

鞏俐

陳可辛,擅長通過小人物成長反映時代變革的導演,他的《甜蜜蜜》《中國合夥人》體現出這一鮮明特徵。

《甜蜜蜜》是陳可辛的高度。《中國合夥人》開始多了幾分匠氣與取悅。

如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是他的高度,很難逾越。

多年前的陳可辛一定不知道,他會拍攝一部體育題材的影片《奪冠》。

人實際不能預見或者控制自己的未來。

就像現在上的大學,或者從事的職業,這樣的相遇,有多少是曾預想到的現實呢?

嚴肅內斂的陳可辛遇到了明朗大方的吳君如,天意或者命中註定,都是託辭。

總之,他們相遇了。

陳可辛說,他對時代這個東西很感興趣,《奪冠》的主角是時代。

劇照

中國女排的成長是與時代一起飛舞,它是時代最好的載體。

《李娜》給陳可辛提供了體育片拍攝的經驗,《奪冠》不會那麼生澀吧?

問題來了,如何高度還原八十年代那個時代的氣息與痕跡?

時代雖變遷,但是經歷八九十年代的人們,那個時代的氣息與痕跡已經刻在人們的記憶裏。

陳可辛11歲離開香港,18歲去美國讀書,21歲回香港。

他的“漂泊”生涯,他的內地生活零經驗,都需要他下功夫去研究時代。

《奪冠》編劇張翼不斷給他糾錯,陳可辛案頭擺着攝影師肖全的攝影集《我們這一代》,一本集中八十年代影像的集子,他開始惡補欠下的時代的債。

《奪冠》很多演員形象來自於這本影集。

從影像裏找到時代的溫度,是個捷徑。

那麼演員呢?

鞏俐就是郎平,鞏俐是唯一人選。

鞏俐比郎平小5歲,也是中國女排奇蹟的見證者。

中國女排開始取得輝煌成績的八十年代,演員鞏俐憑藉張藝謀電影《紅高粱》也達到一個高度。

年齡與氣質,資歷與外在,鞏俐內外兼修。

郎平的女排代表一個時代,演員鞏俐何嘗不代表一個時代。

四大天王走紅的1990年代,鞏俐更是聲名天下。

所以當年的周星馳拍攝《唐伯虎點秋香》,硬是請來大牌鞏俐。

那麼陳忠和誰來演?

劇照

陳忠和強烈推薦黃渤。

兩個人,容貌大相徑庭,能行嗎?

黃渤身上的幽默與平和的特質與陳忠和契合,這就夠了。

讓郎平女兒白浪飾演青年郎平,這恐怕無可爭辯。

八十年代的人,眼睛無比清澈,活潑開朗,選這樣一個形神兼備的演員不容易。

白浪讀書於美國,眼神裏沒有被應試教育擠壓的焦慮感,自信活潑。

女兒演媽媽年輕時候,沒有比這個更好的選擇。

陳可辛厲害之處就是能捕捉出時代情緒,對影片進行精準定位,他深諳觀衆的心理需求,明白一味的煽情或者渲染情懷會弄巧成拙。

所以他在真實上下功夫,讓女排隊員演自己,連贊助商都是真實還原。

然後再嵌入拼搏與責任的主題,通過精細畫面呈現,點燃觀衆內心的熱情,引發淚點,只是做得不動聲色,不刻意雕琢。

有人說,這部影片有迎合取悅的味道。

筆者認爲,這部影片本來就是主旋律的商業影片,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國家發展過程中,正遭受外部力量的詆譭與打壓,人們和時代需要這樣的情緒激勵。

就如同2017年的《戰狼2》一樣,那個影片高票房,正是影片的主題與當時的人們情緒發生共振,才創造了票房奇蹟。

《奪冠》這部影片,給我們一種感人的力量,溫暖而質樸,簡單而生動,不需要燒腦與推理,就能激發我們勇氣與鬥志。

這就夠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