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麼樣理解電視紀錄片配音氣質

氣質,本意是指一個人從內到外的一種內在的人格魅力,所發揮的個人內在魅力的質量的昇華。氣質所指的人格魅力有很多,所以,氣質並不是自己所說出來的。

在配音行業中,配音氣質的表現也分爲兩種:解說氣質和本人氣質。

“解說氣質”,它已經蘊含、確定於片子的創作中;“本人氣質”,一般很少能改變。能夠變通,解說再創造是需要這種氣質的體現。

怎麼樣理解電視紀錄片配音氣質

形成“解說氣質”有兩點原因:一是心理感覺,二是生理感覺。

配音氣質的基礎是先天條件、文化素養與表達技能。

相依據、參照的因素分爲:片子的風格、基調、題材與解說角度。

電視紀錄片即電視專題片解說的實踐充分表明,一部片子的解說成功,與解說者本人的氣質特徵及創作個性有很大關係,二者相合則成功一半,相悖則失敗。

所以,每部片子的編導在選擇本片的解說者時都有着自己的審美追求。

因此,不管對方是演員、是電臺播音員、還是電視臺播音員,只要其符合自己這部片子的氣質要求,都會被選作這部片子的解說者。

我們也看到,不少好的紀錄片解說,不是電視播音員,而是演員、或電臺播音員。由於人的職業、工作特點,對其氣質的形成有一定影響故在此提及。

首先,通常編導不會將一部政論片的解說任務交給一位氣質清純、聲音甜美的人去播。

也大多不會將一部風情片的解說任務交給一位氣質深沉、聲音蒼勁的人去播,除非特殊需要,而是二者互換。這是解說者本人無能爲力的。

這時,你就要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氣質特點,包括個性、音色,找出優勢與缺點,加以定位和調整,以明確自我的承受能力,豐滿或創造片中解說所需要的解說氣質。

以上僅就整體、一般而言,不存在絕對性。意義在於提示解說者在解說時,既看到自己工作性質的侷限,又調動自身的各種潛能形成可塑性,與片子的氣質要求相適應。

當然,無論是演員、電臺或電視臺播音員,優秀者都具有兼容性和多種能力。

電視紀錄片配音氣質的掌握,基本都是在自己的配音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特色,提高配音質量,也會有更加出色的配音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