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即便是凡人都渴望長生不老,更何況帝王將相呢?

中國歷史上帝王將相追求長生不老的故事很多,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從秦始皇、漢武帝,到唐太宗、唐玄宗,再到嘉靖皇帝,這些皇帝爲追求長生不老,可謂下了不少血本啊。

秦始皇爲了尋求長生不老神藥上演了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出海的故事;漢武帝爲了長生不死,被騙子騙的團團轉;後來的唐太宗,據說就是死於追求長生不老,喫了天竺胡僧獻上的神藥而亡。唐太宗的孫子唐玄宗李隆基亦是如此,被江湖騙子騙的團團轉。

騙唐玄宗的騙子叫姜撫。

唐太宗被天竺胡僧欺騙的故事正史沒有記載,但姜撫騙唐玄宗的故事卻是真的,因爲《新唐書》就有記載:

“姜撫,宋州人,自言通仙人不死術,隱居不出。開元末,太常卿韋絛祭名山,因訪逸民,還白撫已數百歲。召至東都,舍集賢院。因言:‘服長春藤,使白髮還鬒,則長生可致。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不及也。’帝遣使者至太湖,多取以賜中朝老臣。因詔天下,使自求之。宰相裴耀卿奉觴上千萬歲壽,帝悅,御花萼樓宴羣臣, 出藤百奩, 遍賜之。擢撫銀青光祿大夫,號沖和先生。”

什麼意思呢?

姜撫這個騙子,他自稱自己掌握了長生不老之術,還能和仙人溝通。爲了保持自己的神祕感,他隱居在終南山,喝山泉、喫野果,終年不見人。如果沒有緣分,一般人根本見不到他。

有一年,大唐的太常卿韋絛奉命祭祀名山大川,經常和一些隱士們談古論今,閒話家常。途中聽說了姜撫的故事,很興奮,馬上到終南山去尋他。

當見到姜撫的時候,只見他童顏鶴髮、仙風道骨,確有幾分長壽仙人之貌,於是問他年紀。

姜撫摸着自己白鬍須說:“我已經一百歲了”

“什麼?一百歲了!”韋絛瞪大了雙眼,表示驚訝。

姜撫一看韋絛上鉤了,於是就說:“我有長生不老的之術,自然能青春永駐。”

韋絛大喜過望,內心盤算:如果自己要是將這位大師推薦給皇帝,那就是大功一件啊,仕途肯定更加飛黃騰達。於是他趕緊帶着姜撫回京,去見唐玄宗。

唐玄宗聽說韋絛帶回了一個“神人”,於是馬上召見姜撫。迫不及待的開口就問:“你有什麼長生祕方?”

姜撫說:“服食常春藤,使白髮還鬢,則長生可致。”

唐玄宗又問哪裏有常春藤,姜撫指點迷津:“藤生太湖最良,終南往往有之,不及也!”

意思就是說終南山有常春藤,但比不上太湖的常春藤。唐玄宗馬上派人去太湖採摘,果然,在這裏找到了姜撫所說的常春藤。

高興的唐玄宗還特地辦了一場“常春藤宴”,邀請文武大臣共同享用。宴席上,數百箱常春藤被分派給大臣,每個人都興奮不已。

歷史上每到這種場面,肯定就會有馬屁精上場,這不,很快馬屁精們就上場了。

上場的馬屁精就是左丞相裴耀卿。裴耀卿當宰相的時間很長,他爲了哄唐玄宗高興,專門上奏摺說皇上服食常春藤後,頭上白髮變黑,臉上皺紋舒展,目光如炬,神清氣朗,簡直年輕幾十歲,如今就像十七八歲的小夥子。只要能持之以恆地服下去,一定會長生不老。

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姜撫真是個“神人啊”,這種人必須賞賜,於是御筆一揮:“擢撫青光祿大夫,號沖和先生。”

結果江湖騙子搖身一變成了朝廷大員,位列三品。

不僅如此,唐玄宗還發朋友圈炫耀喫常春藤變年輕了,准許天下人都能喫,一時間人人趨之若鶩,大家瘋狂的喫常春藤,幾乎將這種植物消滅殆盡了。

常春藤只不過一草根植物,根本沒有什麼延年益壽的功效。只因爲騙子和馬屁精的一些話,結果把滿朝文武和天下人騙的團團轉,實在可笑至極!

姜撫知道自己騙術不長久,爲此,他又想了一個點子。他對唐玄宗說:“終南山生長一種旱藕,喫了能夠延年益壽,有病祛病,無病強身;不管是先天不足,還是後天失調,乃至氣血不活,陰陽兩虧以及見花萎謝、陽事不舉、舉而不堅、堅而不久者,統統一喫見效。”

“終南山有旱藕,餌之延年。”

唐玄宗喫草喫的本身也覺得有些膩了,一聽又有新的祕方,趕緊又派人去終南山採旱藕。很快,派去的人便滿載而歸。

就在全國上下都被姜撫騙的團團轉的時候,一個人實在看不下去了,他就是右驍衛將軍甘守誠。

他直接揭穿姜撫的騙術說:

“長春者,千歲蔦也。旱藕,杜蒙也。方家久不用,撫易名以神之。民間以酒漬藤,飲者多暴死。”

常春藤和旱藕,都是十分常見的植物,完全不值得稀奇。就連懂醫術的人都不願用它們來入藥,你卻將它用來哄騙我們君臣,居心何在。何況民間已經有很多人,喝了用常春藤泡製的酒而中毒身亡了。

姜撫知道自己的騙術被拆穿了,於是找了個理由外出採藥,悄悄的溜走了。

姜撫的騙術被拆穿後,並沒有遭到唐玄宗的懲罰,唐玄宗並沒有派人去逮捕他,這是爲何?

因爲唐玄宗不得不這麼做,放走姜撫。如果唐玄宗抓了姜撫,懲罰了他,那不就意味着自己被騙子騙嗎?連騙子都識別不了。更何況,他還叫全國人民一起喫常春藤,鬧出了這麼大的笑話,如果全國都知道,這是假的,他這個皇帝顏面何存?

所以,姜撫逃走,反而是給了唐玄宗一個臺階下,與此同時,唐玄宗放走姜撫,反而顯得他寬容大度。

問題是,姜撫這個騙子逃出皇宮後,結局如何?

據說姜撫逃出皇宮後,繼續招搖撞騙,還把自己在皇宮的經歷吹噓一番,於是他的名氣更大了,找他的人更多了。

史書上說:“州縣牧宰,趨望風塵,學道者乞於門庭,不能得也”。

但騙子終有一天自食惡果的時候。

有荊巖者,於太學四十年不第,退居嵩少(按指少室山),自稱山人,頗通南北(朝)史,知近代人物。嘗謁撫,撫簡踞不爲之動。荊巖因進而問曰:“先生年幾何?”撫曰:“公非信士,何暇問年幾?”巖曰:“先生既不能言甲子,先生何朝人也?”撫曰:“梁朝人也。”巖曰:“梁朝絕近,先生亦非長年之人。不審先 生,梁朝出仕,爲復隱居?”撫曰:“吾爲西梁州節度。”巖叱之曰:“何得誑妄!上欺天子,下惑世人!梁朝在江南,何處得西梁州?只有四平、四安、四鎮、四 徵將軍,何處得節度使?”撫慚恨,數日而卒。

當時,有一個叫荊巖的人,此人學識淵博,學富五車,他聽說姜撫被人們尊爲半仙,便特地去拜訪。

荊巖登門拜訪,姜撫根本沒把荊巖放在眼裏,坐着動也不動。

荊巖就問姜撫多大歲數。

姜撫故作深沉的說:“我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多少歲了,只知道我是梁朝人。”

荊巖問:“那麼,大師你在梁朝是當官?還是隱居?”

姜撫信口雌黃繼續自吹:“我當過梁州節度使。”

荊巖聽完姜撫胡扯八道,立馬質問道:“梁朝在江南,從何處來的西梁州?而且梁朝只有四平、四安、四鎮、四增將軍,哪有什麼節度使的官銜?”

騙術當場被拆穿,搞得姜撫很沒面子,出盡了洋相。

多年吹慣了的牛皮一旦被當場捅破,他心裏頓時失衡,最後“撫慚恨,數日而卒”。姜撫就因羞於見人,沒幾天功夫竟然去世了。

騙子騙得了一時,終究騙不了一世,終有被揭穿的一天,自食惡果!

朋友,歡迎關注!

#唐朝那些事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