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的92步兵炮可以說沒讓我軍少喫苦頭,實事求是的說,在當時的中國戰場,92步兵炮的威力絕對不可小覷。

在中國戰場稱霸的92步兵炮,機動靈活、威力強大。

92步兵炮是典型的小個子大威力,全長爲3米,高度爲64釐米,全重200公斤,首先這樣的長度和高度,有利於其隱藏,在一般的莊稼地和灌木叢中,只要稍加構築陣地,就可以很好的隱蔽起來,不管是打伏擊戰,還是攻堅戰都可以將炮拉到最前沿,可以說是攻防兼備。

油畫中的92步兵炮

200公斤的重量賦予了92步兵炮較好的靈活性。不管有路沒路,任何位置它都能到達。有路的地方,兩個人可拖着它飛跑,沒路的地方,三兩下拆成幾大塊,然後幾個傢伙扛着就跑,到了指定地點後又能快速的組裝起來。

92步兵炮的操作流程

在重量上,和當時世界上同等口徑的火炮相比,其優勢就很明顯了。當時法國的M28山炮和美國的M8榴彈炮重量都在600公斤左右,二者的口徑爲75mm,因此這些炮只能配屬到師級單位,而日本的92步兵炮卻可以配屬到大隊,也就是營級。

70mm的口徑配上3.8公斤的彈頭讓92步兵炮的殺傷效果大增,其有效射程大約在2.5公里。而且其具備了直瞄和曲射兩種發射方式,對於當時中國的戰場陣地而言,幾乎沒有92步兵炮打不到的地方。

拆解後搬運的92步兵炮

爲我所用,我軍使用92步兵炮的歷史。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軍使用大炮很少,最爲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炮彈的供應,解放區的兵工廠技術根本無法制造合格的炮彈。所以一般繳獲的大炮要麼是掩埋、要麼是用炸藥將其毀壞。《亮劍》中當李雲龍看到自己部下有兩門意大利炮,就高興得不得了,實際上炮彈的數量也有限,一般情況根本捨不得使用。

美軍繳獲的炮彈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隨着我軍接收大量兵工廠,92步兵炮開始大量出現在戰鬥序列中,其中有一大部分是蘇聯紅軍繳獲日軍,移交給東北部隊的。陳毅曾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要感謝兩樣東西:支前民工的小推車和大連兵工廠的大炮彈。”其中的“大炮彈”指的就是92式步兵炮的70毫米高爆彈。直到朝鮮戰爭時,我軍有的部隊依然使用的是這種92式步兵炮。

我軍繳獲的92步兵炮

矮子裏出將軍,隨着80迫擊炮的列裝,92步兵炮退出戰爭的舞臺。

雖然92步兵炮在二戰中橫行一時,但是隨着更加便捷的迫擊炮的裝備,其作用逐漸被代替。建國後,我國兵工科技快速發展,開始大量仿製迫擊炮。

最後一張實圖

80mm迫擊炮的重量普遍在60公斤左右,是真正的可以做到隨身攜帶,雖然射擊的精度稍遜於92步兵炮,但是其殺傷的效果絲毫不差。尤其是美軍的M1迫擊炮使用的三種高爆榴彈,M43A1輕型榴彈重3.11公斤,射程3010米,彈片散落半徑23米,威力與75mm榴彈炮相當,M45/M45B1重型高爆榴彈重4.82公斤射程2064米,威力與105mm榴彈炮相當,還有超重的M56重型高爆榴彈,6.81公斤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