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后浪总有一天会成为前浪,前浪迟早会告别舞台。《康熙王朝》中,李光地从初出茅庐,到如日中天,最后繁花落尽,完美地诠释了“前后浪”的轮回。康熙让他去台彭任知县,夹杂着帝王对臣子的恩与威、赏与罚、信任与猜忌等复杂因素。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收复台彭时,李光地还是新人,帮着康熙筹措粮草,也立下功劳,甚至差一点成了驸马爷。事后,康熙对其怀有几分愧疚,让其入朝为官。这时的李光地,成了一颗希望之星,各派力量都想拉拢。

但京城不同于地方,当初姚启圣与李光地都是汉人,对其比较照顾,人际关系也比较单纯。京城的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各派系都有自己的考量,今天明珠邀请你串门,明天索额图邀请你吃饭,你没有根基,还谁都不敢得罪。

李光地长期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终于在一次督抚名额的名单上,他实在力不从心,跟康熙说出真实想法了。但明珠、索额图毕竟是老江湖,马上反咬李光地一口。康熙知道李光地说的是真话,但权衡利弊,也只能舍弃李光地。经此一战,李光地才明白为官之道。再度崛起后,李光地整个人都焕然一新,斗争手段也更老练。

朝堂之上,李光地积极靠拢康熙,并先后击败明珠与索额图。后浪跻身前浪,朝堂完成了推陈出新,李光地也再无对手。但更新换代永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后浪成为前浪的同时,也就成了下一个被淘汰的目标。

以张廷玉为首的青年才俊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康熙用这批人,会更加得心应手。李光地的存在,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阻碍。

为了防止李光地成为新一代的权臣,康熙也必须将其逐出京城

李光地手段毒辣,让人胆寒,比如,在明珠的寿宴上,康熙都发了贺电送了礼品,但李光地偏偏坏人好事,当着众人的面弹劾明珠。搞倒了权臣,李光地又协助康熙绊倒了胤礽和大阿哥,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这时的李光地,就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隐隐约约成了权臣,对康熙是个很大的威胁。

此外,康熙想要办的事也基本办完,想要收拾的人也基本搞定,李光地已经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何况,李光地只是一个汉人,满清的朝廷断不会容他位极人臣。与其留他在朝进一步做大,不如让其到地方发挥余热。

去台彭,是对李光地最好的归宿

对大清而言,台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它是前明的最后据点,收复台彭,意味着大清彻底征服了大明。但台彭回归后,面对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文化、制度、风土人情的差异;其次是人心并未收复。因此,康熙将台彭定位成特设县,类似于今天的特区,台彭县令也绝非一般的县令,都是比较牛的人担任,比如魏东亭。可以说,谁出任台彭县令,谁就是大清的“延平王”。

对李光地而言,台彭同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他是福建人,仕途起点就与此有关。

魏东亭要告老还乡,台彭需要人去整顿。李光地手段激烈,去台彭剿匪、稳定人心,可谓人尽其才,同时还能告老还乡。京城虽然热闹,但终究不是故乡,那“三尺黄土”不要也罢。

对康熙而言,收复台彭是其一生的高光时刻。他让李光地出任台彭县令,可能自己也不知道是赏还是罚,说赏吧,只是天涯海角的一个县令;说罚吧,好歹也继承了延平王郑经的遗产。李光地在康熙心里,有功有过,有对有错,也是一个难以取舍的人,所以才会说等他老了再召回来。

秋媚说:严格意义上来讲,李光地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时代的车轮在向前滚动,属于李光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代要抛弃他,连声再见也不会说。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