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

辣是化學物質(辣椒素、姜酮等)刺激細胞,在大腦中形成類似於灼燒的微量刺激感,是一種痛覺,而不是由味蕾所感受到的味覺,只要有神經感知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

專業點來講,就是辣椒味道的主要來源就是辣椒素,辣椒素與氫離子等共同作用打開哺乳動物的TRPV1通道,這種離子通道受體打開後會將陽離子瀉入細胞內,引起動作電位,帶來強烈的痛覺,以提醒動物馬上住嘴。

所以,我們在喫很辣的食物感覺嘴脣口腔灼痛時,就是身體在警告我們。

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對辣椒素非常敏感,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會排斥辣椒。辣椒中維生素C含量很高,是番茄的十倍左右,適量喫辣椒有益於身體健康。雖然如今辣椒在中國菜系中很常見,但中國人喫辣椒的歷史只有四百多年。辣椒原產於中南美洲,公元前6000年美洲原住民就開始種植辣椒,在明朝末期辣椒傳入中國,我國西南地區的人最早喫辣椒,至今這一地區仍是我國最嗜辣的地方。

西南地區不僅人能喫辣,有一種小動物也非常嗜辣,甚至喫辣功夫比人類更強,那就是樹鼩。樹鼩看起來很像老鼠,但它和老鼠的親緣關係非常遠。

樹鼩很早之前就被觀察到有喫辣椒的行爲,人們給它喂辣椒,它不僅不拒絕,反而越喫越歡。

2018年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賴仞研究員帶領團隊研究發現樹鼩“辣椒素受體離子通道”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該通道對辣椒素的敏感度只有小鼠的十分之一。樹鼩的TRPV1通道很難被辣椒素激活,部分阻斷了辣味的傳遞,大腦無法接收到辣的信號,所以樹鼩不知道辣是什麼感覺。

因此,樹鼩堪稱哺乳動物中的“喫辣王者”,連以喫辣著稱的湖南人和四川人在它面前都相形見絀了。

其餘的哺乳動物也能適當食用辣椒,動物園會給植食和雜食哺乳動物,比如靈長類、黑熊、小熊貓等喂辣椒,以補充維C,辣椒是性價比非常高的維C食物。

而對於不喫辣的哺乳動物來說,辣椒無異於生化武器。我國西南和東南亞有一種叫“涮涮辣”的辣椒,是我國辣度最高的辣椒品種。這種辣椒傣語裏叫“瑪苤漲線”,意思就是“大象哭”。據說在雲南地區的野生亞洲象不小心用鼻子碰到了這種辣椒,就會被辣得狂甩鼻子,甚至被辣哭。因此當地馴象師會將這種辣椒抹在不聽話的大象的鼻子上,用以懲罰。

但就算喫辣最厲害的哺乳動物,在鳥類面前也不太行,辣椒與鳥類的合作已經持續數百萬年了。辣椒把自己搞得這麼辣就是爲了防止有牙齒的動物來喫掉它們,而鳥類沒有牙齒,不會破壞種子,還能幫助辣椒傳播種子,所以辣椒“防獸不防鳥”。

鳥類由於體內受體對辣椒素不敏感,而且鳥類進食不咀嚼,所以鳥類喫辣椒很厲害。一些商家會把辣椒素加在鳥食裏,防止松鼠和老鼠偷喫。

國內的養雞場會在辣椒價格下跌的時候買進一些,摻入雞飼料裏,據說對雞下蛋很有幫助。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杜文興表示,雞喫不喫辣椒還和其“祖輩”有關。如果一隻老母雞不喫辣椒,它帶的小雞也不會輕易嘗試喫辣椒。如果老母雞喫了辣椒,小雞肯定會學着喫。

喫辣椒並非人類特有的行爲,在哺乳動物當中,人類的喫辣能力算是名列前茅的,但和鳥類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