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川

剛剛落下帷幕的首屆外灘大會上,基於螞蟻鏈的跨境貿易和金融服務平臺Trusple(Trust Made Simple)重磅發佈。此前,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在大會開幕日即透露,Trusple平臺的價值與16年前的支付寶擔保交易類似。

“Trusple也是爲了解決交易信任問題。由於區塊鏈技術在解決複雜流程信任中的突出特性,Trusple更好地契合瞭解決國際貿易信任的需求。”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羣總裁蔣國飛表示。

繼2019年高層把區塊鏈作爲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後,今年,發改委又明確“區塊鏈”正式位列新型基礎設施中的信息基礎設施,這意味着我國區塊鏈技術標準化進程將會加速,區塊鏈將在更多場景、行業和產業中得到應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1個省份發佈了今年計劃重點投資項目,涉及總投資金額超30萬億元。新基建所帶來的東風,將會給區塊鏈的發展提供額外的動力。

據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預計,中國2019年到2022年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預計達到76.3%,產業應用以金融爲主,金融應用區塊鏈企業佔比11%。

跨鏈技術是萬物互連的基礎

一個多星期前,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公告,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在招股書中,螞蟻集團披露募資的40%將用於創新和科技投入。

對於科技投入的重點,外灘大會上,胡曉明強調,不會因爲大家都在關注區塊鏈而瘋狂投資,螞蟻在區塊鏈上會專注於自己的解決方案,還是希望跟實體經濟連接,通過互聯網,通過數據解決跨鏈的信任問題。

胡曉明稱,跨鏈技術是萬物互連的基礎,可以更好地促進數字資產的流動,區塊鏈是推動未來技術變革和推動數字金融服務融合的非常重要的技術。

前幾年,螞蟻發佈了BASIC的技術戰略,即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科技、物聯網(IoT)、雲計算。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CTO倪行軍表示,科技是真正引領螞蟻創新的一個核心的最重要的原動力,螞蟻會一直把科技投入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緊密圍繞着這幾大領域做持續的投入,爲上層業務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增長點。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稱,建設新金融體系必須要以科技和數據爲支撐。在他看來,過去的金融最重要的資源是資金,新金融最重要的資產是數據;過去的技術架構是信息時代的中心化思想,新金融的架構則是數字時代的分佈式思想,未來以雲計算、分佈式數據庫和區塊鏈爲代表的“雲庫鏈”會成爲支撐新金融的核心技術;過去的金融風控本質上是防範人,靠抵押和擔保穿上防彈衣,新金融的風控是相信人,用數據和科技預判並消除風險;過去的金融是利用信息互聯網處理“錢”,未來新金融是以區塊鏈建設價值互聯網,流轉的是數字資產。

以Trusple爲例,對買賣雙方來說,在Trusple上的每一次成功交易都是一次“鏈上信用”的沉澱。當企業產生融資需求時,金融機構可以向Trusple平臺提出驗證請求,來確定企業的貿易真實性。這一方面降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服務風險,另一方面也盤活了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營運能力,進一步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在浙江義烏經營外貿生意的袁女士是Trusple平臺首筆交易商家。今年9月,她通過Trusple把公司主打產品水晶飾品銷往墨西哥,並在次日就收到貨款。而在以前,僅交易的時間就需要一週左右。

區塊鏈應用,哪些場景被寄予厚望

今年3月,北京市首張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在漢威國際廣場停車場開出,北京市稅收服務管理正式踏入區塊鏈時代。據瞭解,北京市稅務局將在全市範圍內逐步開展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的試點推廣工作,目前選取了部分納稅人的停車類通用發票、景點公園門票啓動推廣,後期適時將其他行業納稅人納入區塊鏈電子普通發票的試點範圍。

實際上,這只是區塊鏈應用的一個縮影。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瞭解到,爲進一步優化首都金融信貸營商環境,加大金融信貸對民營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多家金融機構共同參與開發的基於區塊鏈的eKYC系統,已於3月15日正式上線,旨在建立由可信節點組成的聯盟鏈,推動實現多元數據共享基礎上,民營、小微、科技企業加快在線申請信貸業務,統一賬戶信息,簡化開戶流程,減少企業開戶材料重複填報、紙質報送。

此外,“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的模式已被多家銀行保險機構、金融科技公司探索並應用於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例如,螞蟻區塊鏈“雙鏈通”,企業上鍊後,可以確保整個融資流轉過程清晰留痕、不可篡改,一鏈杜絕資金挪用、貿易背景造假等風險。

近期,多個省份先後出臺區塊鏈支持政策,例如,湖南重點提出“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海南探索旅遊消費領域區塊鏈應用,江蘇佈局銀行、保險、租賃等行業票據區塊鏈平臺等。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記者表示,區塊鏈場景應用,一是取決於區塊鏈的技術特性是否能夠解決行業痛點問題,二是取決於相關產業的監管政策或政府管制是否能夠允許區塊鏈技術大量引入,三是取決於相關行業是否具備爲區塊鏈技術買單的資金實力以及區塊鏈改善相關行業的商業前景。

陳文認爲,綜合來看,金融領域過去一直是先進技術引入的首選行業,而在區塊鏈投資項目中,圍繞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投資佔比逐步提升,這正是供求雙方的共同選擇。歸因於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加快,區塊鏈的應用也將愈發廣泛。尤其在大數據產業、電子商務以及慈善等領域,區塊鏈應用被寄予厚望。

不過,與大數據應用相比,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國內仍處於初級階段。

面臨諸多風險挑戰

“截至2019年8月底,2019年區塊鏈投融資交易規模達20.28億美元,美國、中國、韓國、瑞士、加拿大是全球區塊鏈投融資金額最高的5個國家。”這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佈的一組數據,全球區塊鏈產業風投融資金額逐年上升,資本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體現出區塊鏈總體發展向好的態勢。

目前,區塊鏈應用日漸增多,在支付及清結算、貿易金融、證券交易等領域的應用項目已開始從概念驗證邁向生產實踐。

例如,香港金管局、滙豐銀行、中國銀行東亞銀行恒生銀行和渣打銀行及德勤聯合建立了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螞蟻集團區塊鏈BaaS平臺,可以提供簡單易用、一鍵部署、快速驗證、靈活可定製的區塊鏈服務,助力各行業商業應用場景區塊鏈落地。

早在今年5月末,英特爾加入螞蟻區塊鏈生態,正式宣佈戰略合作,以英特爾爲源頭的硬件租賃供應鏈體系,將實現整體區塊鏈化,租賃廠商、保險公司、資金機構全部上鍊,流轉過程中所有信息均真實不可改。這一事件,被市場認爲是區塊鏈行業迎來的又一利好。

受“新基建”浪潮影響,區塊鏈在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正釋放出巨大潛力。區塊鏈作爲一種技術集成創新,除了在數字貨幣場景被廣泛應用外,在當前更多應用於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資產證券化、保險科技等存在多方交易且信任基礎較弱的特定場景。

但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也面臨着諸多風險挑戰,《中國區塊鏈金融應用與發展研究報告(2020)》指出,目前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還存在技術層面尚難以兼顧部分金融場景對安全、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治理層面需進一步完善監管、標準、人才等有關安排;業務層面尚存模糊地帶且應用創新缺少權威第三方評估等風險挑戰。

上述報告建議,應在政策監管層面加強研究跟蹤,立規制促合規;在行業組織層面搭建平臺橋樑,研標準聚合力;同時,在從業機構層面探索核心技術,抓應用推場景。

對於區塊鏈前景,全國政協委員程靜認爲,區塊鏈在政策風口後將落地產業經濟,但必定會產生洗牌效應,太過超前於市場技術不能落地,簡單照搬互聯網的模式上鍊會被淘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