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連續7個工作日開展14天逆回購 投放5800億元“呵護”跨節、跨季資金面

9月份以來,央行密集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截至9月27日,本月以來除了9月15日,央行在其餘工作日均開展了逆回購操作。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常規的7天逆回購操作外,央行自9月18日還開啓了14天逆回購,7個工作日連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金額累計達5800億元,操作利率均維持在2.35%水平。

“央行開展14天逆回購,這種時間跨度上的拉長,意味着央行貨幣投放的重點不在當下,而是意在平抑跨節和跨季的流動性緊張。”崑崙健康資管首席宏觀研究員張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更多是對沖性質。8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規模爲94202.58億元,相比7月末壓縮了7523.93億元,環比下降7%。8月份,同業存單“量價齊升”,不僅發行量達到今年以來最高,而且各期限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也創出今年以來新高,拉昇了銀行負債成本。因此需要央行主動出面“呵護”中長期流動性,這也是近來公開市場操作頻頻出現的原因之一。此外,中秋、國慶雙節來臨,市場消費也需要流動性支撐。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央行在“十一”假期前連續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並非首次。央行在去年9月19日至9月27日就曾連續7個工作日開展14天逆回購操作(2019年9月21日及9月22日爲週末),累計操作金額爲3200億元。

展望10月份市場資金面情況,中國銀行(港股03988)研究院研究員範若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10月份流動性擾動因素將減少,同時財政支出對市場流動性形成補充,資金面壓力迎來階段性緩解。

“央行的短期目標是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向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靠攏。當前短端的隔夜和7天回購利率基本已經迴歸至央行合意水平,稍長端的貨幣市場利率、國有股份制銀行1年期同業存單的發行利率,也基本回歸至2.95%-3%附近,與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持平。”張瑋認爲,隨着四季度流動性狀況的進一步好轉,資金面波動性有望繼續降低。因此,即便後續仍舊存在連續密集公開市場操作的可能性,大概率也僅集中在10月底以前,這需要視地方債發行節奏配合情況,且以7天逆回購爲主。

“四季度仍存在較大降準可能性。”範若瀅分析道,一是,實體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仍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四季度流動性仍有必要保持適度寬鬆。二是,商業銀行整體負債壓力較大,有必要通過降準來緩解銀行體系的中長期流動性壓力。

在張瑋看來,於信貸市場而言,仍有進一步寬鬆的需要。四季度,銀行壓降結構性存款的壓力仍然較大,實體部門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仍需要較大的信貸支撐。爲緩解銀行體系的中長期流動性壓力,在MLF的基礎上,適當的結構性降準也是必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