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般對“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理解是說幹成一番事業要趁早,或者說成大事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也會有各種豐功偉績。

確實,古時候有十幾歲就帶兵打仗保家衛國的,有二十幾歲就封侯拜相的,也有三十幾歲就成爲以防諸侯成就一番霸業的。

當然,也有四五十歲就頤享天年,六七十歲就告老還鄉的。

當代人受完高等教育就二十上下了,再讀個研究生、或者學徒學個技能、掌握掌握生存技巧,基本大多數人二十五六歲之前不太可能作出什麼大的成果。

回頭一看,千古一將,千年傳頌的霍去病,二十四歲都去世了……

當然也有出道晚的,諸葛亮二十六七歲出山,大概就是如今讀完碩士或者博士的年齡上下。但諸葛亮一出山就能治國,如今一個研究生即使再優秀還需要經過幾年的學習才能做到某一領域獨當一面,達到“諸葛亮”等級的頂尖人才至少還得馬不停蹄奮鬥一二十年。

其實大家也能想明白,如今生存需要的知識量大了,人的壽命也長了,達到基礎公民素質的知識就要用將近十年的時間去學習,並且還會越來越長。

加之學科精細化(分工合作讓工作效率大量提升,一個公司上千人只需要幾個人懂財務、幾個人懂報關、幾個人懂維修就行),每一門科目都被拔得很高,踩在無數偉人的肩膀上去做事首先要爬上肩膀。

我們能夠想明白我們爲什麼二三十歲還在一個剛起步狀態,但大家往往想不明白的是我們是否還需要再提升自己。

有的人上了大學就“放鬆”了,有的人蔘加工作就“安穩”了,有的人工作三五年就“收心”了。

但實際上如今人們活100歲並不是難事,就算80歲後生活質量可能會有明顯下降,那麼如果30歲就穩定下來不再“厚積”,那麼剩下的將近50年都在“薄發”。社會發展又這麼快。

當然,往後可能大家並不需要如現在這樣工作那麼累,但只能通過遊戲、綜藝節目消磨時間的人,和能夠再去創造價值、實現自我的人,還是有區別的。

以今天的壽命比古人,二十歲只是志於學,四十而立,五十多能夠在某一領域達到不惑,就可以了,就很優秀了。

切莫在志於學的年齡去頤享天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