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由****社《健康時報》和美團外賣共同成立的全民健康生活促進研究院,召開首屆高端智庫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科技總顧問陳君石,及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機構的1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外賣平臺如何促進全民健康進行了深入探討。研討會上,美團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平臺項目正式啓動。

與會嘉賓合影

美團到家事業羣社會責任委員會祕書長楊碧聰表示:“希望攜手各界把健康研究院建設成推進全民健康事業的引擎,讓它有更強勁的動力去推進這項事業的長期持續發展。不僅通過平臺的基礎服務,更要通過科技的改變、專業的提升,來幫大家喫得更好、生活更好。”

促進全民健康 知識普及打頭陣

全民健康生活促進研究院於2020年6月成立,是外賣行業首個研究促進健康生活方式的機構,旨在促進全社會健康領域產學研的開放交流和融合,助推全民健康。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

“2019年,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其中包括15個重大專項行動,核心就是健康生活,全民健康生活促進研究院就是要倡導和推動健康生活方式。”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科技總顧問陳君石說。

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陳君石院士表示,健康中國行動15個專項行動中,排第一位的就是健康知識普及行動,足見其重要性。“我們研究院有19位專家顧問,還有主流媒體健康時報以及美團的大平臺和大數據,應該說健康知識普及是我們的強項。”

****社《健康時報》副總編李晨玉介紹,9月16日,****健康客戶端正式上線,同時,****健康號也正式推出,這些平臺都將充分圍繞專家們的權威科普內容,進行最大化傳播,全力支持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

受衆分層是關鍵 科普手段要創新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學首席專家、中華預防醫學會慢性病預防與控制分會主任委員趙文華建議,針對不同人羣做不同的科普,比如應該給患慢性病和高齡老人一些特殊的營養科普指導。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教授、企業與社會心理應用研究所所長趙然補充道,可以結合心理學的“動機面詢”,本質是改變階段理論,在受衆所處狀態配合相應的科普手段。

在科普的推廣方式上,“科普達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科技處處長何麗認爲,要把正確的東西用淺顯的語言或者文字表達出來,形式上可以採用漫畫、視頻、直播等新平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消毒檢測中心主任張流波建議,把健康知識的普及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配送外賣時附一片消毒溼紙巾,提高大家喫飯前注意手衛生的意識。

北京急救中心知名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表示,要把碎片化的科普知識系統化,並利用社會熱點等契機提升科普的及時性與有效性。此外,要具備趣味性與觀賞性,例如急救需要動手操作,不能光靠線上圖文,最好是線下培訓,實際操作,真正把急救的健康知識掌握紮實。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兒科呼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琪表示,健康研究院不僅可以幫助公衆普及健康知識,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對兒童常見病、多發病的患病情況進行調研,實現對於兒童部分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

北京醫院藥學部質檢室主任金鵬飛也提出,可以深入到社區裏去做基層的健康知識普及,包括社區的老年健康學堂等,也可以通過優秀案例的評選推動科普作品的生產與傳播。

食品安全 需全產業鏈攜手共築

在此次研討會上,依託全民健康生活促進研究院,美團正式啓動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平臺項目。

美團副總裁、首席食品安全官宋哲表示,希望這個新平臺能夠吸引食品行業全產業鏈的利益相關者參與,在研究院各位專家顧問的支持和協同下,廣泛地徵集餐飲行業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創新解決方案,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用科技手段促進行業發展,更多地引領行業發揮全行業、全社會的力量把這份工作做好,使它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從食品安全的角度提了如下建議:通過培訓和示範,做好中小餐廳的食品安全服務與指導。同時,外賣平臺還應依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質量,設立商戶入住的門檻,並加強定期考覈培訓。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心肺血管中心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委員和渝斌認爲,外賣商家可以依靠訂單大數據瞭解用戶的身體健康情況,並進行健康分層,在此基礎上向用戶推送健康概念及食譜或產品,甚至可以開發一些專門針對適合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的餐食供用戶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