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風雲錄#

提及“日不落帝國”的時候,一定有人會立即想到曾經的英國,特別是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的英國。因爲那個時候,英國擁有非常多的殖民地,並且統治着殖民地本地的所有人口。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英國總有一部分領土能夠直接面對太陽的情況。

故它本國的人認爲,自己的國家儼然就是日不落帝國。不過你知道嗎?曾經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已經今不如昔了,可以說是好好的一手牌讓它自己給打了個稀爛。那麼,英國到底出了哪些“昏招”,才令自己淪落如此這麼尷尬的境地呢?

一、被戰爭拖累。

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爲日不落帝國,很大程度上,跟它發動了很多次對外戰爭有比較大的關係。因爲它本身擁有船堅炮利的優勢,所以即便是面對國土面積遠大於它的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樣的國家,它也照樣能夠實現對這些地方開展殖民統治的計劃。

所以可以說,戰爭算得上是成就英國的一大因素。不過,戰爭可不僅僅是成全了它,也算得上是毀了它。畢竟英國落得個今不如昔的下場,也是拜戰爭所賜。尤其是世界史上著名的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迅速令英國從極盛時期淪落到了現在這個尷尬的境地。

具體來說的話,還得從英國施行的殖民方式說起。英國施行的殖民方式跟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實行的殖民方式較爲不同,它喜歡讓殖民地進行自我管理,而它只需要管理一下管理殖民地的本地人就行了。

雖然這樣的殖民方式可以避免英國向殖民地投入大量的行政經費,但卻也弄得殖民地人心不穩,本地人企圖完全脫離英國掌控的想法越來越強烈。等到英國因爲兩次世界大戰而耗光了家底的時候,它曾經掌控的殖民地便紛紛鬧起獨立來。而英國爲了減輕經濟負擔,甚至只能選擇對一些殖民地放手。

二、拋棄自由放任的貿易政策。

曾經的英國一直堅持實行自由放任的貿易政策,即支持商人進行自由的貿易,不對商人的貿易行爲做任何干涉。這樣一來,英國的商人便將貿易做大做強,甚至成全英國成了日不落帝國。

可惜隨着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這種貿易政策儼然已經不合時宜了。英國若是繼續堅持實行這種貿易政策的話,於它本國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但若是它選擇改變這一貿易政策的話,那一個弄不好,它本國的發展照樣會出現今不如昔的情況。

爲了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避免落後捱打,英國實行了國家干預經濟與市場相結合的政策。雖然這一政策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它達成這一目的,但是與此同時,隨着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迅速崛起,即便實行了這一政策,英國也照樣逐漸失去了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優勢地位。

到如今,大家甚至都已經看不出它曾經以日不落帝國的身份存在過的痕跡了。當然了,反過來說的話,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英國失去日不落帝國的身份,也表明其過去一直堅持實行的自由主義政策的終結。

三、堅持實行超級福利制度。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英國還出了這樣一個“昏招”,那就是堅持實行超級福利制度。其實,不管是兩次世界大戰之前,還是兩次世界大戰後的那段時間,英國都非常注重對內實行超級福利制度。

尤其是在二戰後的那段時間,他們甚至要爲國民提供“從搖籃到墳墓”的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務。聽起來,這似乎非常棒。但實際上,這樣做卻暴露出很多弊端來。比如說,由於福利制度太好,很多人都開始不務正業,坐等政府提供福利保障。

結果,國家愣是養出來不少懶漢。時間久了,英國不衰落纔算得上是一件怪事。

所以說,英國之所以會從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淪落到如今這樣尷尬的地步,完全是因爲它自己太能作了。自己搞出來這麼多昏招,不但沒有幫助其本國繼續維持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反倒導致國家走向衰落,實在令人忍不住想嘆息。

不過說實話,受全球化發展的影響,英國會落得如此田地也實屬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也正是因爲它出現了這一系列的變化,纔給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