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智慧校園網格化教學管理的思考

作者 王林輝

今年年初以來,新冠疫情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諸多影響,很多高校春季學期未能如期開學。爲使疫情期間“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成爲了高校主要的教學方式。爲保障線上教學效率,部分高校採用了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

網格化教學管理,類似於網格化城市管理,是建立在智慧校園基礎上的。具體來說,網格化教學管理是聯合校園內教學要素、教學資源與教學單位,形成網格化教學管理體系,通過教學平臺+網絡直播(或錄播)方式,將教學資源、信息精準傳遞到網絡節點上的每一位師生。

網格化教學管理包括縱向和橫向的組織架構,通過組成教學和管理的交叉交流羣,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狀平臺,可以保障教學需求與響應的迅捷性。其中,縱向組織架構一般是由校級教學委員會、學校教務處、學院教學分委員會、院級教學辦公室、教師與學生等組成;橫向的組織架構成員包括網格管理員、授課教師、思政教師、輔導員、學生、教學管理人員、教學平臺服務人員和各級教學委員會成員等。

筆者認爲,這種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能保證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通過線上師生互動與討論,實現教學內容傳遞與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其好處有二:一是藉助於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教學管理部門也可獲取每個節點上的教師教與學生習以及其他教學活動中的數據;二是教學督導也可以進行同步在線聽課,保證教學監測的實時性與動態性,以及教學評價的準確性。

總的來說,疫情期間,高校積極探索、不斷調整與完善教學管理模式,這種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將會對教學改革產生深遠的影響。

首先,這種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可以推動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廣泛應用。一方面,教師會積極學習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包括課程的錄製或直播、在線測試和作業檢查、雲上討論與答疑等。大規模和高覆蓋率的線下教學活動線上化,推動了網絡課程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另一方面,爲保證疫情期間期末考試與畢業年級學生答辯等工作的有序開展,高校在教育部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指導意見的指導下,積極探索答辯和考試方案。如考前考生身份識別、在線考試監考、雲上答辯全程錄屏等工作,都推動了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與教學管理中的應用,這也將在未來常規教學中發揮強有力的輔助效果。

其次,可以拓展教學模式,滿足教師與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和線上教學經驗的積累,未來正常時期教學,高校可以採取線上與線下教學相搭配的教學模式,能夠融合兩種教學模式的優長,更有利於師生高效的教與學。如教師在教學或科研任務繁重的學期,可以充分利用已錄播的課程資源開設網課。教師重複使用已經錄播的課程並進行精細化的改進,配合課後答疑,既能完成教學任務,也減少了教學工作量。學生對所學習的課程,經常會出現不懂的地方,而錄播課程可反覆回看,有助於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掌握。在選課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選課門數、時間和不同課程難易程度,將面授課和網課搭配選擇,學習時間更靈活,有助於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第三,教學管理與溝通方式更便捷與多樣。在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下,教學溝通與管理更加便捷。通過會議軟件的應用,可將日常教學工作會議移到線上,在網絡信號穩定的情況下,視頻會議既能完成會議預定任務,實現遠程的溝通與交流,也可以節約參會者的時間、交通和場地成本,且不受空間和參會人數的約束。同時,結合一些App的應用,使得教學溝通與交流更便捷與多樣,導師指導與答疑、師生討論與互動、學生之間學習與合作,線上和線下混合式的開展,既節約成本又可達到預期目的。可見,疫情助推了傳統教學管理與溝通模式的改變,將會對未來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四,網格化教學管理模式會倒逼教學技術創新。網格化教學管理過程中,可能由於平臺集中使用出現網絡擁堵、信號傳輸遲緩和不穩定問題,也可能出現教學軟件與平臺的不兼容,以及課程直播、會議和答疑等功能無法集成而需要多個App來回切換等問題。新問題的出現給教學技術提出了新要求,這些新問題的解決會推動教學技術創新。此外,學生學習的智能化管理,如學習資源推薦、成績分析和問題診斷、學習方案私人定製等方面,需要更前沿的智能化技術支持;在線課程學習的掃碼簽到、網格化管理橫向溝通方式、導師預約與雲上答疑等方面技術還有很大的改善與發展空間。這種教學與教學管理模式的需求會倒逼教學技術創新,推動教育信息化進程,可以預見“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將成爲未來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者爲華東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