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動漫裏能看到四季。

當夏目和田沼看着娘口三三被多軌當做貓擼的時候,春天的溫柔幾乎能溢出屏幕。

在流川最後選擇相信櫻木的一刻,有着夏天熱血的味道。

86再快也跑不過奔馳的無奈中藏着的是秋天的遺憾。

Kanon則描寫了一個完整的冬天。

其實自然輪迴不發生只在虛幻的世界中,綿延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也脫不了春夏秋冬的交替。

秦始皇兼併六國,萬古長春從這裏開始。

漢承秦制,有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威名,也是它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盛夏。

三分天下歸於晉,魏晉風度雖然短暫卻名聲響亮,像極了落葉前的楓林,只用一瞬間的金黃就定義了整個秋天。

但是中原的文明最終遭到了凜冬的打擊,五胡亂華,神州陸沉,直到隋唐才迎來第二次復興。

雖然身處冬季,但是當陽光爬上雪線時,反射的光芒有時候也會璀璨奪目。

這份blingbling的閃耀正是因爲一個來自晉陵的窮酸小子。·

宋齊梁陳,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是晉陵京口人,蕭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和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則都是晉陵武進人,四朝之中有三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是來自一個地方——晉陵的老鄉。永嘉之後中原戰亂,衣冠南渡,但是人口南遷竟然也根據階級不同出現了不同目的地。那時候南方的開發有限,以江陵爲主的長江上游反骨營,以建業爲主的江左城市帶加在一起構成江南人口密度最高的兩個地區。

劉裕畫像

北方來的文化士族想要參政議政,那麼就要儘可能接近首都建業,但是忽悠吹牛顯然不能養家餬口,種田養魚還是必須的,建業附近的吳、吳興都是江東士族的勢力範圍,進不去,晉陵附近地廣人稀,但是在北面就意味着離危險更近一點,爲了不遠離建業,那隻能在本地士族並不強勢的會稽、臨海落腳,這也是舊時王謝堂前燕,徑直飛向錢塘江的原因。

但是北來的二等士族或者說流民就沒得選擇了,在吳郡爭不過江東士族,在會稽爭不過北來的上等士族,晉陵雖然地處北面,但至少在長江之南,離首都不遠還有大片的土地有待開發。這些特徵在根基薄弱的北人來說就是肉眼可見的優點了。

文化不行,武力來湊,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府兵就是以晉陵的流民極其後裔組成的,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正是依靠這支晉陵的強大武裝力量一步一步顛覆了東晉,開啓了南朝的歷史。名字前掛個南字會有怎樣的人生試想一下南宋、南明的情況就會知道。小名寄奴的劉裕爲何有氣吞萬里如虎的評價,顯然不是因爲他對待東晉宗室那種說殺就絕不死緩的態度,而在於兩次北伐就克復兩都,黃河以南再成王土的曠世奇功,畢竟這是諸葛亮和劉備終其一生也都沒有完成的事業,在那個南北人數差距接近1比5的時代,在那個南方牛當馬使喚,馬當人稀罕的時代,他竟然帶着十多萬壯漢讓兩大北方政權俯首帖耳的大喊:公子,請鞭撻我吧。倒黴的對象分別是南燕和後秦。

劉裕怎麼胖揍南燕慕容家的我們在上一篇中已有概述,而在416年的秋天北府的大刀沿着黃河向關洛的後秦砍去。

劉裕爲何要在這個時間點發動北伐,這要從當時的內外環境、政治需要、季節氣候說起。

從內外部環境來看在東晉內部劉裕擊敗了盧遁的天師道軍,平定了割據蜀地的譙縱,最後又討滅了荊州的劉毅和司馬休之,就像巔峯的喬丹一樣,打散了無數對手後順利進入到南北區的總決賽。而他的對手後秦這個時候正面臨着君主姚興去世,新帝姚泓繼位的困局,赫連勃勃在外面打着秋風,而一溜的宗室則想跟在赫連勃勃後面來撿漏補位,就連唯一可以依靠的姻親北魏也因爲連年天災,河北多饑民,自顧不暇。

而從劉裕自身的政治需求來看,已經位極人臣的他想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將沉到底的中州大地撈起來無疑會給自己加入中國黃袍隊伍買上一張直通票。

對中國古代戰爭史有了解的朋友或許都知道季節氣候對於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戰爭影響非常之大,對北方政權來說,冬末春初南下,水道水量較小,有利於不擅水戰的北軍在河網密佈的南方進行戰略機動,而且由於避開了雨季和炎熱的夏天,相對乾燥涼爽的天氣也能讓北人對氣候的不適應降到最低。相應的,對南方政權來說,夏初則是打仗最好的時令,南軍少馬,輜重多靠水運,那麼水道暢通就是最重要的條件,夏初雨帶從南向北逐漸過渡,北方河道水量也會隨之到達峯值,南北普遍高溫的特點也讓扛不住霜雪的南軍擺脫沒有秋褲的煩惱。

但是劉裕這次卻偏偏反其道而行,選擇秋季開始行軍,這種整個東晉南北朝時期都比較少見的反季節作戰主要是考慮到了後秦的疆域橫跨河南關中,都城長安有着山河之險,桓溫當年不信邪穿越秦嶺硬懟,一出山地,看到堅壁清野的現狀直接傻了眼,最終敗給了自己的肚子。所以這次劉裕決定由豫入關,從簡入難,在秋冬完成對地形相對平坦的河南地區的攻略,不僅能讓士兵對北方的氣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還能在來年春夏黃河解凍的時候,利用黃河水道在佔領區進行輜重的運輸。

後秦、西秦、夏三國局勢圖

所以416年的秋天,藉着東晉政治穩定,後秦權力發生交接政治動盪的客觀情況,通過秋冬的河南攻略爲來年春夏經略秦地打下良好基礎,無疑是劉裕換取改朝換代政治資本的最佳機會。

劉裕顯然對此進行了謹慎全面的謀劃,在西路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率領步兵軍團作爲前鋒從淝水攻略許昌、滎陽,最終目標洛陽。

在東路,冀州刺史王仲德作爲前軍總指揮,一面派遣了竺靈秀率部在之前征服的青齊地區疏通桓溫故道,使泗水和黃河在鉅野一帶相連;一面親自率領艦隊向黃河南岸重鎮當時被北魏佔據的滑臺進軍。

在中路,建武將軍沈林子、彭城內史劉遵考所部則彭城沿着汴水向西北推進,對於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任務不是戰鬥而是迅速到達石門,掘開水口,幫助後續晉軍繞過北魏控制的滑臺進入黃河,作爲攻擊的第二梯隊向洛陽施加壓力。

此外爲了牽制關隴地區的後秦軍隊,使其無力東出潼關支援河南,振武將軍沈田子、建威將軍傅弘之率領三千精銳自襄陽溯漢水北上,直趨武關。

劉裕自己統帥的主力部隊則從建業出發通過淮河、泗水到達彭城,然後等待石門、鉅野一帶的水道疏通進度,相機推進。

劉裕滅後秦路線

關於這次北伐的各軍兵力除了作爲偏師的沈田子部有史料明確記載爲三千人,其餘都沒有明確數據,參考劉裕伐南燕動用了十餘萬的部隊,這次彭城出發劉裕主力應該也是十萬,王鎮惡、檀道濟、沈林子所部三萬有餘,王仲德部三萬餘人,總數估計應該也在十六萬左右。

從晉軍開始行軍到416年10月,僅僅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劉裕的北伐就完成了第一階段佔領河南地區的戰略任務,不過各軍目標的完成度受到各種影響因素的制約各有不同。

作爲唯一要面臨北魏軍隊挑戰的東路王仲德部顯然有喜有憂,憂的是竺靈秀在鉅野的管道疏通工作進隊緩慢,北方入冬,水道仍未相連,土地封凍,施工難度可想而知;喜的是王仲德在陸地上戰績卓越,爲了保障防止黃河封凍以後魏軍侵擾,他沿黃河向西推進,率領部隊從陸路首先攻佔了北魏的涼城,受晉軍軍勢所迫,北魏兗州刺史尉建棄城逃跑,晉軍不戰而勝獲得了後來的黃河重要軍鎮滑臺。

而接下來的操作就揭示了爲何王仲德是前軍總指揮,他首先對北魏聲明:“我們本來相交七萬匹布帛做買路錢,沒想到你家守將這麼心虛,二話不說就跑。”面對北魏將逃將尉建首級扔到河中,陳兵城下的舉動,王仲德回覆:“滑臺不是我要打的,只是因爲位置重要,還是空城,我們只好拿來作爲攻打後秦的途徑站,等着我們主力通過,就會離開,不影響兩國友誼。”北魏還不相信,繼續派遣使者到彭城質問,不過劉裕和王仲德的配合打的極好,他表示:“洛陽是晉朝的舊都,被秦佔領,司馬休之是晉朝的叛徒,被秦窩藏,我們今天的行動只是想假道於魏,討伐不義的秦國,不是要和魏國起爭執。”終於北魏在內有饑荒,外有夏國威脅的情況下選擇和解,這也是劉裕北伐後秦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筆,避免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局面。

中路的沈林子、劉遵考部也是喜憂參半,一面他們通過汴水中游的私兵組織裏應外合,相繼攻佔倉垣、石門,但另一面受到河道淤塞已久的困擾,石門水道的疏通工作進展甚至比鉅野水道還要緩慢。

而東路的王鎮惡、檀道濟部所取得的成果顯然最爲出彩。沿着潁水向西北推進的晉軍屢戰屢勝,項城、許昌、陽城、滎陽相繼被王鎮惡和檀道濟攻克後,兩軍在成皋匯合。這時候的洛陽被清除了所有外圍據點,孤立無援的後秦鎮南將軍姚洸只好向關中的老大姚泓求救。姚泓也知道洛陽一失守,關中就將直面晉軍,所以派遣閻生率領三千騎兵,姚益男率領步卒一萬從關中向洛陽進軍。

姚洸一邊忙着求援,一邊也沒閒着,他的部下趙玄建議集中兵力扼守金墉,等關中援軍到來再圖進取,這本來是一個當時環境下的正確選擇,但是內鬥打亂了姚洸的部署。司馬姚禹、主簿閻恢等都和趙玄有矛盾,接受了檀道濟策反的姚禹向姚洸進言:“主公作爲方面統帥,英明神武,如今這麼保守就算援軍來了得勝那也是援軍的功勞,你失利地方的鍋難道能跑得掉?”

姚洸一想很有道理,當即就派遣趙玄帶着一千人駐防柏谷塢,石無諱組織鞏城的防守。沒多久,兵力分散導致防務空虛的成皋、虎牢,幾乎沒對王鎮惡軍形成像樣的抵抗即告失守。之後王鎮惡、檀道濟、沈林子三軍形成合力,繼續長驅直入,聽到這個消息剛到石關的石無諱就畏懼後撤,而這恰恰把柏谷塢的趙玄和他手下的一千人直接暴露在了晉軍眼皮底下,戰敗的結果顯而易見,趙玄戰死,姚禹投降。10月20日,晉軍乘勝圍困洛陽,兩天後,姚洸率領四千餘殘軍向檀道濟投降。就在衆人羣情激昂,爭當武安君的時候,檀道濟力排衆議:“伐罪弔民,正在今日!”拒絕坑殺戰俘,而是選擇釋放了他們,不僅減少了兵糧壓力,而且摧毀了後秦的心理防線,後期晉軍的進攻中受到釋放俘虜影響的後秦軍隊多次一觸即潰,而與洛陽距離較遠的蒲阪駐軍受到影響較小,晉軍組織的兩次攻勢都未能奏效,這也側面證明了檀道濟釋俘策略的作用。

假使姚洸再能多撐幾天,戰局的發展或許會再起波瀾,因爲此時姚益男的步兵已經到達離洛陽三百里開外的湖城,而閻生的騎兵所在的新安甚至距離洛陽不到百里。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獲悉洛陽已被晉軍佔領的兩支援洛部隊各自停下了東進的腳步,在原地依託地形駐防。

總的來說,三路晉軍分別駐防洛陽、滑臺、石門,控制了黃河水道,輻射整個河南,但是兩路河道工程部隊任務均未完成,延緩了劉裕大軍北上的時間,這也爲戰爭第二階段的變化埋下了伏筆。

劉裕北伐後秦第一階段攻勢

生存空間被大大壓迫的後秦此時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西秦爲了自保,向東晉稱臣,其國主乞伏熾磐更是派出軍隊在側翼進攻後秦。姚懿、姚恢相繼謀反,雖然都被姚泓一一平定,但也給本就傷痕累累的後秦再開了幾道口子。

而就在後秦內亂頻發的時候,劉裕大軍仍然因爲水路堵塞困在彭城,河南的王鎮惡作爲前秦名相王猛的孫子,幼時長在關中,熟悉其中的風土人情,也對再度回到家鄉充滿期待,更察覺到了藉助後秦內亂打一場滅國之戰的機會,不等劉裕大軍抵達洛陽就率軍西進。王鎮惡部沿着洛水西上宜陽再向南方迂迴攻克蠅池,陳兵潼關。

檀道濟、沈林子一看王鎮惡進展順利,不甘心被搶了頭功的他們也開始向西行軍,考慮到王鎮惡在潼關牽扯後秦軍隊,他們選擇了北渡黃河,從北面搶攻蒲阪,再進入關中。然而仗着山河險固,無論是王鎮惡還是檀道濟都陷入了久攻不破的困局。

417年正月,東路水道終於疏通,泗水黃河相連,得知三將進攻關中的消息後,劉裕不再等待可以避開北魏,路程更短的石門水道通航,當即留下三子劉義隆留守彭城後啓程北上。

就在這個時候,戰事突生變故,東晉的滎陽守將傅洪以虎牢爲禮,向北魏投降,圍攻潼關、蒲阪不利的兩支晉軍立馬陷入了歸路被斷的危險局面。

黃河北岸的沈林子覺得蒲阪突破無望還使得兵力分散,就建議檀道濟揮軍南下,與王鎮惡合兵一處,一鼓作氣突破潼關防線。檀道濟對此也很認同,在三月初到達潼關與王鎮惡匯合。此時潼關守將姚紹想趁晉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不想檀道濟等早有準備,大敗姚紹部隊,斬獲數千,姚紹不得已帶着殘兵退守潼關西側三十里外的定城,並分兵騷擾晉軍糧道,最終還是被沈林子擊敗。雖然糧道未斷,但是陷入僵持的晉軍還是感受到了當年桓溫所面臨的糧食問題,三將中王鎮惡更爲熟悉關洛,一早開始任命地方官吏在籌措軍糧上執行的也更爲有效。相反檀道濟所部因爲前期在黃河北岸作戰,又是後秦剛剛發生內戰的地方,籌糧工作舉步維艱。兩軍合併後,檀道濟、沈林子部隊的喫飯問題就轉嫁到了王鎮惡頭上。

晉軍秦軍相持潼關

而此時攜帶着大量糧草輜重的劉裕大軍卻在逆流而上的痛苦中辛苦前行,一直對滑臺耿耿於懷的北魏不斷在北岸襲殺拉下來的晉軍。爲了徹底消除北魏的騷擾,劉裕派朱超石率軍兩千,戰車百輛在北岸登陸,輜重大車兩端連接河岸,布成卻月陣。每輛大車搭配士兵二十七人,大弩一張,並有盾牌環繞。北魏名將長孫嵩率三萬騎兵衝擊卻月陣,晉軍憑藉器械之利力戰獲勝,終於換得河道的兩岸的安全。

四月,劉裕船隊駛出了北魏控制範圍,與潼關前線的隊伍建立了聯繫,迫切需要的軍糧也在竺靈秀的押運下和援兵一起送到了前線大營。而支撐着晉軍渡過前面幾個月糧草危機的是沈林子的堅持以及王鎮惡深入弘農以及豫西山地的四處徵糧的微薄所得。

爲了掐掉晉軍的生命線,緩解潼關壓力,後秦再度組織了三萬大軍主動出擊與晉軍爭奪黃河水道,正如沈林子之前迅速擊敗繞後的姚贊一般,他這次同樣乾脆利落的贏下了黃河大戰。而後秦的主帥姚紹也在這次戰役的失敗後無奈病逝。

不過即使軍需到位,敵將病死,潼關還是久久不能攻破,從四月到七月,劉裕都在探訪經由其他水道比如說洛水,來繞過潼關進入關中。當然結果不盡如人意,於是劉裕大軍也在七月率軍開出洛陽前往潼關。

爲了開闢敵後戰場,劉裕還命令沈林子率領一萬人馬向西南迂迴接應之前就向秦嶺方向進軍的沈田子。

這個時候,已經在通關前耗了半年的王鎮惡也沒有閒着,他別出心裁的大肆伐木製作蒙衝小船,乘員都藏在船中,這樣就可以趁着七月渭水水量最足的機會,沿着渭水一路向長安進軍,而潼關的守軍即使弓箭伺候,因爲甲板上沒人也不能對王鎮惡部形成殺傷。在移動的艦隊面前,固定的潼關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守軍只好沿着河岸追着水上的王鎮惡部隊。

王鎮惡、沈林子、沈田子進攻關中路線

正當後勤軍隊和王鎮惡進行水陸賽跑的同時,沈林子和沈田子兩軍正逐漸靠近,而劉裕的大軍則已經進入關中,夾在其中的姚泓是坐立難安,他決定御駕親征,相比劉裕,沈田子更容易喫掉。爲此,姚泓決定先引兵撲殺沈田子部,在驅兵東進和潼關守軍匯合,招呼劉裕和王鎮惡。

當姚泓率領數萬騎步混合的軍隊到青泥的時候,沈田子和傅弘之兩位偏師主帥之間意見產生了分歧,傅弘之覺得衆寡懸殊,應該避讓;而沈田子則認爲,秦軍新到,立足未穩,以少擊多還有一戰的可能。戰事發展果然不出沈田子所料,秦軍屢戰,軍心疲憊,沈田子的襲營大獲全勝,在追殺敗軍的時候沈林子部趕到,兩軍合力,青泥瞬間化成修羅地獄,後秦國主姚泓只好率領敗軍退守灞上。

此時之前藉助渭水突破定城潼關防線的王鎮惡這時候已經深入關中腹地,他首先擊敗了香城的援軍,接着派出部將毛德祖進攻涇上,秦將姚強戰死。關中震動,東側防務主理人姚紹的繼承者姚贊不得已向內地收攏。藉着後秦防線收縮的機會,劉裕大旗一揮,全軍繼續向姚贊施加壓力。而這時長安的形勢與之前的洛陽並沒有太大差別,姚泓雖然派出了諸將屯守戰略要地,但是難改長安孤城的事實。

八月二十三日,王鎮惡艦隊在渭橋附近登陸,爲了增加士兵死戰的鬥志,他下令棄艦,仿照韓信項羽故事,置之死地而後生,他的部署深受感染,三軍用命於是大破姚丕所部,姚泓引兵來救,卻控制不了敗軍的頹勢,最終自己的陣列被衝的不成人樣,最終僅以身免,王鎮惡順利的從長安北門進城。

八月二十四日後秦餘部或降或潰,後秦國主姚泓最終帶着後宮妃嬪以及百官臣僚在王鎮惡營門前請降,自此後秦滅亡,黃河以南地區在百年之後再次被納入晉朝的統治。

我們回過頭來試着分析一下劉裕這次北伐後秦爲何能戰而勝之的原因。

劉裕討伐後秦,看似違反常理的在不適合南軍做戰的季節發起進攻,其實這是劉裕對於內外政治時機的把握以及戰事推演的熟稔,由洛入陝,這不僅是地形上的由簡入難,更是地理氣候因素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體現。

所謂以已之長攻彼之短,南軍強於水軍而短於騎兵,那東西走向的黃河在劉裕由東到西的進攻計劃中就是完美契合的補給生命線,爲了搶在來年春夏黃河解凍水量大增前,保證攜帶輜重的劉裕主力行軍,疏通淮河和黃河間的水道就是其中的關鍵。東、中、西三路前鋒除了西路另外兩路都有通管道的工作在身,可見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而爲了保障這個水利工程作業的安全進行,河南的地盤就得在前一年的冬天就拿下,所有的反常其實又建立在合理的面具之下。

三路大軍分兵合擊,偏師作爲疑兵牽制關中,主力部隊作爲援軍和輜重的運輸者在前軍保障水道暢通後後排跟上,整個戰略部署既利用了空間,也利用了時間,是一個多層次多維度的的周密計劃

除此之外長期的內部鬥爭使得劉裕的武裝力量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對南燕的征服又使南朝軍隊擁有了完整的滅國戰爭經驗,對於淮泗水道也有了實際的認知,對於北方的自然條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適應。

王鎮惡籌集軍糧,巧過潼關,背水一戰擊垮姚泓餘部;沈田子導演青泥大捷;沈林子兩次面對繞後都能沉着應對;檀道濟義釋俘虜;王仲德巧妙化解滑臺危機,劉裕將官天團的集體閃耀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北伐的勝利。而這正是因爲在東晉內部的鬥爭中,權力結構重新洗牌,上等士族門閥地位下降,以劉裕爲代表的次等武力士族的晉陵楚子登上歷史舞臺,這批無懼生死,敢於拼殺的人掌握了兵權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江東少名將的局面。

本次北伐,最爲困難的就是避免引起北方其他政權的敵視,一旦他國有脣亡齒寒的感受,就會將劉裕拖入多線作戰的泥潭,而這些潛在對手中新興的北魏無疑是最難處理的對手。可偏偏黃河北岸就是北魏領土,甚至他還在南岸擁有滑臺這種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的要塞。爲了妥善處理北魏這個難點,劉裕抓着其內部存在天災和叛變的機會,主動出擊,多次採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首先王仲德製造威脅迫使北魏守將出逃順利佔據滑臺,藉着馬上表明借道的想法,穩住了北魏一段時間,隨着劉裕大軍進入河道感到威脅的北魏開始騷擾後,卻月陣再次閃耀黃河以北,一戰打服了北魏後又點到爲止,徹底餌除了側面的威脅。

劉裕引導的這次權力洗牌不僅使得被門閥分享的權力再次收歸到專制君主手中,更使得南朝的開端在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下創造了四百年大分裂時期南方政權軍事成就的頂峯,京口故里,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間蘊藏的傳奇故事其實並不比中國歷史上的其他帝王少。

更多內容請點擊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