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编辑部总编辑王慧敏。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由于疫情影响而加速,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技术则给社会持续带来重大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环境,媒体该如何更好地承担责任与使命,如何以守正创新的姿态实现更大作为?昨天,我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会“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沪开幕。围绕“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主题,多位行业领袖与知名学者以锐利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为听众献上一场思想盛宴。

当下,传播形态、技术、渠道、受众……影响媒体格局的变量不可谓不多,前进道路上的挑战不可谓不大,但通过大咖们的分享,我们仍可以为媒体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梳理出几条“制胜之道”。正如一位嘉宾所言,在激烈竞争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依然强势,而媒体融合则会使其更加强大。

沉入现场

日益多元的媒体生态,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考验。如何扩大影响力,唱响主流声音,争取到亿万受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三大央媒的负责人给出了各自的解答。不论外部环境如何迭代演进,一些最本初、最基础的原则始终在变局中闪耀。

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编辑部总编辑王慧敏说,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不少人仍觉得真正值得“咂摸”的内容不多。他认为,媒体人不能只顾流量而忘记质量,要“保持定力”,而要写出精品力作,“唯有脚上沾满泥土”——也就是要深入现场、挺进一线。除了 “沉下去”,媒体人还必须“融进去”,要加深媒体融合,将自身对主流价值的驾驭力,与先进技术和服务受众的能力结合起来。

新华社副社长刘思扬说,主流媒体作为“主力军”,要挺进网络新媒体“主战场”,就必须强化构建三种能力:一是价值引领能力,要扮演好正能量传播的“压舱石” “定音鼓”“扩音器”;二是要素整合能力,要推动媒介资源与不同行业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三是创新应用能力,要在重塑生产流程、创新新闻业态、重构用户关系的过程中激发生态活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孙玉胜说,这次抗疫直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创造了开播17年来的最高收视纪录。这表明,在各种视频平台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电视新闻依然是强势媒体,特别是遇有重大事件,受众会重新回归电视,深度融合会使电视更强大。他强调,媒体要尽最大可能向受众呈现重大事件的现场,继而开展大规模、持续性报道,这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只有在现场才有话语权。”

技术向善

百度、腾讯这两家互联网巨头都凭借技术优势,在当下的媒体生态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昨天的主旨演讲中,两家公司的高层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技术背后的价值观。无论是百度所专注的人工智能算法,还是腾讯掌握的海量流量,以负责、向善的态度把握技术前进的方向,是互联网巨头的共识。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网络媒体的形态,已经从门户、搜索,演进到现在的“沉浸式信息流投喂”。在对用户的信息“投喂”中,算法的影响越来越大。他认为,算法考验着网络媒体的价值观,绝不应该一味迎合读者,因为那只是用户本能的喜好。负责任的算法,更应该主动了解用户的“高级目标”,使得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与用户根本利益保持一致。

因故未能现身会场的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语音致辞中提到了“向善的网络文化”。他说,媒体行业正经历着由表及里的融合与变革,作为生态共建者,腾讯要担当起自己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将网民的心声、政府的关切、平台的责任、社会的参与,整合成同频共振的有机生态,形成良性的传播互动。接着马化腾的话茬,出席论坛的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要发掘技术的潜力,把 “流量”更多地变成“善流”,从而用内容为社会注入向善的力量。

包容表达

昨天一位嘉宾在演讲中指出,对国内媒体来说,要更好地“走出去”,提升国际传播竞争力,目前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那么,当下该如何为这一难题求解?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虽然网络造就了传播工具的革命性变化,但是,如今世界各国的“软力量”——文化、文明、价值体现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大多走在下降通道。郑永年认为,网络内容必须回归事实、科学和理性,必须建构在责任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国内媒体来说,面向西方受众表达时,必须以西方受众能理解的语言,这样才有助于在网络时代塑造中国的软实力。

谈到国际传播,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认为,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当下,媒体更应扮演好“全球化的沟通者”和“人类的新纽带”角色。为此,媒体要坚持谦虚、包容和开放的理念,要以公允的角色挖掘人类共通的情感,用本土视角和带同理心的专业观察,让世界产生有机和有效的连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