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政治僵局持續,示威已持續一月有餘,至今未有平息跡象;

它是東歐的地緣中心,是俄羅斯與歐盟的緩衝區,

如今白俄羅斯已身不由己,美歐與俄羅斯之間的博弈如何發展?

從1994年起就開始領導白俄羅斯的盧卡申科深陷政治危機,

如果局勢失控,他將如何打算?

白俄羅斯的未來,是否將發生巨大變化?

白俄羅斯正面臨着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一場政治危機,成千上萬的示威者拒絕盧卡申科在今年選舉中取得的勝利。

當地時間8月9日早上8點,五年一度的白俄羅斯總統選舉正式開始,包括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在內的5名候選人蔘加競選。(根據白俄羅斯法律,總統通過直選產生。獲得50%以上選票的候選人將當選總統,否則得票前兩位的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中,獲得簡單多數票者勝出。總統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

8月10日,白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公佈的結果顯示,現任總統盧卡申科獲得了80.23%的選票,第六次成功當選總統。得票率排第二的是反對派候選人季哈諾夫斯卡婭,僅獲得9.9%的選票。但按照反對派說法,白俄羅斯各選區,季哈諾夫斯卡婭的得票率普遍超過70%,部分選區甚至能超過90%。所以結果公佈後,季哈諾夫斯卡婭拒絕承認,並宣稱自己是大選的獲勝者,其競選團隊表示準備進行長期抗議。

就這樣一場因選舉引發的騷亂,在白俄羅斯就此發酵。

這位有着白俄羅斯“鐵娘子”之稱的季哈諾夫斯卡婭。

是一位“替夫出征”的政治新人,她的丈夫是以批評盧卡申科而著稱的白俄羅斯著名博主,並在參加白俄羅斯大選後被當局逮捕。在衆多知名人物都未能入場的情況下,這位家庭主婦“替夫參選”,並在短短几周時間內獲得了大量支持,一躍成爲競選“黑馬”。

8月10日反對派競選團隊表示,與季哈諾夫斯卡婭失聯,外界一度擔憂她下落不明。

8月11日,鄰國立陶宛外交部發聲明證實,季哈諾夫斯卡婭正身處當地。

白俄羅斯持續動盪引發國際廣泛關注。

深陷國內外危機之中的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選擇了“一邊倒”,放棄了之前試圖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左右逢源的政策,決心徹底站在莫斯科的陣營,並指責美國等西方國家試圖出兵入侵白俄羅斯。與此同時,俄、白兩國對白俄提供軍事保護和推進“俄白聯盟”的關鍵問題達成了共識。

8月16日,俄總統普京在電話中對盧卡申科說,俄羅斯隨時準備根據共同軍事協議爲白俄羅斯提供幫助。

8月18日,普京向德、法領導人強調,莫斯科不允許外部勢力向白領導人施加壓力。

8月23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白俄羅斯反對派內部的一些人希望看到發生“流血事件”,他們想把白俄羅斯變成第二個烏克蘭。

9月14日,盧卡申科抵達索契與普京會面,尋求普京的支持。普京強調,俄羅斯會堅持履行與白俄的所有協議。同時俄方宣佈,將向白俄提供15億美元的鉅額貸款以救急。

而歐盟等組織和北約國家則公開支持反對派,呼籲俄羅斯不要干預白俄羅斯內政,強調以對話和談判方式,解決盧卡申科和反對派的問題。但盧卡申科一直強硬拒絕與反對派對話,並重新開始逮捕反對派。

對此歐洲議會全體會議通過一項決議,表示歐洲議會和歐盟委員會的立場一致,不承認盧卡申科爲白俄羅斯合法總統,贊同對盧卡申科實施制裁。歐盟委員會還準備對包括內政部長在內的,與“動武鎮壓及僞造選舉結果”相關的31名白俄羅斯高級官員,實施禁止入境和凍結資產的制裁措施。歐盟領導人也發表聲明認爲,白俄羅斯的大選既不自由也不公正,因此歐盟27個成員國不承認白俄羅斯的選舉結果。

此時此刻,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往東邊看,俄羅斯答應支持他,可是他扭頭往西往南一看,好可怕,立陶宛、波蘭、德國、法國、英國,全都反對他,非要他馬上下臺不可。不過,有一個國家說,歐洲國家這些表演一點兒用都沒有,連盧卡申科一根毫毛都傷不到。這個國家不是白俄羅斯,也不是俄羅斯,那是哪個國家呢?

說歐洲國家沒用的,是立陶宛。

立陶宛很生歐盟的氣,認爲歐盟對白俄的反對派不夠意思,缺乏有效的行動,損害了歐盟的外交政策信譽。立陶宛,是歐盟所有成員國裏,最堅定支持白俄反對派的國家,他們已經將盧卡申科稱爲白俄羅斯的“前總統”,他們毫不猶豫地爲白俄反對派領導人提供庇護,就好像白俄的事情就是立陶宛自家的事情一樣。

立陶宛爲什麼會這樣呢?可能是因爲歷史上,立陶宛跟白俄羅斯曾經是一個國家,叫立陶宛大公國。

“白俄羅斯”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公元13世紀。無論在白俄羅斯語中,還是在俄語中,其詞源都來自“白色”一詞。有說法認爲“白色”表示“自由和獨立”,指的是13世紀上半葉白俄羅斯人在東方的蒙古人與西方的立陶宛人間保持了獨立。還有種說法是,白俄羅斯的斯拉夫血統比俄羅斯更純正。

公元980年,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弗拉基米爾大公殺死了波洛茨克公國的統治者,並強娶了他的女兒,從而將基輔羅斯的統治,以及東正教信仰,向北擴張到了白俄羅斯境內。只不過基輔羅斯的興盛只是曇花一現,到12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已四分五裂爲許多公國。到了13世紀,基輔羅斯在突如其來的兩次蒙古入侵中受到重創,而地處西部的白俄羅斯地區僥倖倖免。爲了尋求安全庇護,以波洛茨克爲首的白俄羅斯公國,最終選擇通過與立陶宛大公訂立協議的方式加入了立陶宛大公國。

這個大公國雖然以“立陶宛”爲名,首都也設在如今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但立陶宛人卻只佔總領土的1/15,和總人口的1/20,反而是白俄羅斯地區在大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佔據着主導地位。到了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合併之後,波蘭人在新成立的聯合王國統治階層中佔據絕對多數,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轉移到了華沙。在後來很長的時間裏,白俄羅斯人的命運都是與立陶宛和波蘭聯繫在一起的。

但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聯合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了波蘭,令其徹底亡國。

在瓜分波蘭的過程中,1772 年俄羅斯帝國獲得白俄羅斯東部,1793年獲得白俄羅斯中部,1795年將剩下的白俄羅斯西部收入囊中。莫斯科的統治者終於實現了“全俄羅斯君主”的夙願。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前的145年間,白俄羅斯一直處於沙皇的統治之下。

俄國革命後,白俄羅斯地區陷入混亂。1918年2月21日,德國人佔領了明斯克。3月9日,成立了親德而短命的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1919年1月1日,白俄羅斯臨時工農蘇維埃政府則正式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在1922年12月30日加入蘇聯,成爲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四個創始成員國之一。在幾乎整個蘇聯時代,白俄羅斯人都保持着對莫斯科的忠誠。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德國以“閃電戰”方式向蘇聯進行突然襲擊。到1941年底,整個白俄羅斯都已淪陷。

在納粹德軍佔領的三年當中,整個白俄羅斯1/4的人口被敵人殺害,270個城鎮中的209個遭到破壞。但白俄羅斯人仍然廣泛開展了游擊戰,掌握了60%的國土,明斯克也因此被稱爲“游擊隊之城”。

蘇聯解體後,白俄羅斯共和國在1991年底第一次真正成爲主權國家。

“然而,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中的多數人並不贊成獨立”。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1994年盧卡申科作爲“反腐戰士”和“俄羅斯的朋友”贏得了白俄羅斯大選。

隨後,白俄羅斯的國旗和國徽重新啓用1951年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期的設計,俄語重新成爲官方語言,就連國家獨立日也改爲7月3日,因爲這天是明斯克從法西斯佔領下的解放紀念日。

白俄羅斯外交“最優先方面”同樣變成了“同俄羅斯聯合”。1996年4月20日,白、俄兩國結成共同體,一年後又把共同體升格爲“俄白聯盟”,1999年底雙方又簽署了《成立俄白聯盟國家條約》,彷佛一切即將回到蘇聯時代的舊軌道。

蘇聯解體之後,原來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白俄羅斯是保留蘇聯印記最多的國家。現在去白俄首都明斯克,漫步街頭,走的街道是馬克思大街、共青團街道,蘇聯領導人列寧、斯大林、捷爾任斯基以及一些蘇聯元帥的雕像,至今還矗立在明斯克城的許多廣場上,沒有被推翻。所以有人說,到了白俄羅斯,就好像回到了蘇聯。

在白俄羅斯,政府機構也保留了蘇聯時期的名稱。

總理依然叫部長會議主席,州長、市長和區長叫州、市或區執行委員會主席。議會的名稱在1996年11月修憲後,由原來的“最高蘇維埃”改爲國民議會,由共和國院和代表院組成。

最大的變化是從1994年7月起,白俄羅斯開始實行總統制,議會的權力大爲削弱。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總統決策,大權獨攬,議會立法,政府執行。工會、婦聯、青年聯盟、少先隊等社會組織依舊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白俄羅斯,這個身處俄羅斯邊境的東歐小國,如今的境況可謂是內憂外患、搖搖欲墜。

人口900多萬的小國,GDP約600億美元,它本不應該有這麼大的國際影響力。但白俄羅斯這個平時看似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國家,實際上則是夾在俄羅斯與北約、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重要角色,可謂是東歐的地緣中心。如果一面倒到一方陣營,就意味地緣板塊政治出現變動。美國媒體曾用“架在北約咽喉處的一把利刃”來描述白俄羅斯的重要性。

盧卡申科撐不撐得下去呢?現在的白俄羅斯很像2013年底的烏克蘭。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會不會像烏克蘭當時的總統亞努科維奇那樣突然垮臺呢?這要看,盧卡申科會不會犯亞努科維奇那樣的錯誤。

2014年1月,亞努科維奇犯了個歷史性錯誤,他向反對派做出了一點讓步。反對派要他下臺,他不下臺,他讓內閣總理下臺。他以爲他讓了一步,可以換取反對派也讓一步。沒想到,反對派毫無商量餘地,你亞努科維奇本人,必須下臺,必須下臺。說時遲那時快,亞努科維奇的防線突然崩潰,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逃出烏克蘭,躲到俄羅斯去了。連俄羅斯都被他驚呆了。

烏克蘭那次動盪,最終不但造成當事國內部親俄派和親歐派在政治上的攤牌,更直接導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還發生了烏克蘭東部內戰。

2013年11月末,基輔自由廣場上的一次和平示威,遭到了烏克蘭政府的武力清場,拉開了烏克蘭武裝衝突的帷幕。示威人羣要求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辭職,以這種方式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在此之前,亞努科維奇政府拒絕與歐盟簽訂政治與自由貿易協議。

2014年2月烏克蘭變天,亞努科維奇遭到議會彈劾,被罷黜總統之位。三個月後,親西方的億萬富翁波羅申科當選烏克蘭總統,他主張烏克蘭加入北約,置身於西方的軍事保護之下。

2014年2月27日,一批武裝分子佔據了克里米亞首府的議會大樓和政府總部,並在樓頂掛起俄羅斯國旗。幾乎同一時間,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俄軍啓動爲期六天的大規模演習,地點正是在接壤烏克蘭的西部軍區,涉及兵力15萬人。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展開全民公投,結果是近96.77%的選民贊成“脫烏入俄”。

2014年3月18日,普京下令批准關於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的條約草案。儘管沒有得到包括聯合國大會在內的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但這個俄羅斯族人口比例超過60%的半島,還是加入了俄羅斯。

當年,俄羅斯將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重新併入俄國領土,盧卡申科選擇站在烏克蘭一邊,他公開支持烏克蘭,指責俄羅斯,爲烏克蘭鳴不平。可是,盧卡申科萬萬想不到,6年之後,他盧卡申科能夠依靠的偏偏是俄羅斯,而烏克蘭,早就在第一時間宣佈,暫停與白俄羅斯的所有接觸。就是說,人家烏克蘭不跟盧卡申科玩了。盧卡申科的心裏,應該是好好地複習了一遍那句老話: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

蘇聯解體後,歐亞大陸之間“顏色革命”就一直沒停過,西方發明了一套在非西方國家搞“顏色革命”的妙方:藉口選舉舞弊,要求重新選舉,最終把適合西方需要的政治人物扶上臺,執行親西方政策。

在曾經的蘇聯地區,此類“革命”已經搞了九場。

有五場已經成功:2003年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的“鬱金香革命”、 2009年摩爾多瓦“革命”和2014年烏克蘭的“廣場革命”。

有四場失敗:2005年在烏茲別克斯坦、2006年和2010年在白俄羅斯大選後,以及2011至2012年莫斯科反普京的“沼澤廣場革命”。

如今的第十場,就是2020年8月白俄羅斯大選後的騷亂。8月22日,盧卡申科在格羅德諾會見軍人時說:“美國是這場'顏色革命'的主導者和組織者,歐洲幫腔”。

其實“顏色革命”的主因在內部。

盧卡申科自1994年擔任總統以來,作風彪悍,對政治反對派強硬鎮壓、對違抗旨意的高官和國企領導“一擼到底”。爲了遏制市場自由化引發的國家崩潰、轉而採取國有製爲主的市場社會主義。當前白俄羅斯經濟遇到結構性問題,而改革效果尚未顯現,民衆對盧卡申科政府頗有怨言。這都爲外部勢力實現“顏色革命”提供了有利條件。西方樂於利用這些內因煽動“顏色革命”,一是不承認大選結果,二是資助反對派,三是對當局施壓,制裁“參與選舉舞弊及暴力鎮壓抗議”的責任人。

而盧卡申科則認爲,西方最終目的是搞掉俄羅斯。他說:“美國策劃並指揮騷亂,歐洲煽風點火,第一目標是我們,最終目標是俄羅斯。”

西方國家正以“例行軍演”的名義,在白俄鄰國大舉增兵。你軍演,我也軍演。現在的最新情況是,俄羅斯軍隊已經在白俄羅斯境內,參加“斯拉夫兄弟情2020”俄白聯合戰術軍演。白俄羅斯國防部長赫列寧說,白俄羅斯跟俄羅斯,已經做好應對任何軍事威脅的準備,保障國家的軍事安全。

很顯然,盧卡申科,不想成爲第二個亞努科維奇,躲到俄羅斯去苟且偷生;普京,不想讓白俄羅斯成爲第二個烏克蘭,給俄羅斯的家門口添堵。

這真是:龍爭虎鬥無窮恨,烽煙萬里長悠悠。

9月27日 晚19:15

大新聞大歷史 爲您講述

揭開迷霧,白俄羅斯將何去何從

編輯:BlancaWu、林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