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赛季意甲首战,Pazza Inter(疯狂国米)重现。

也正是在这样精彩刺激、荡气回肠的比赛里,国米一个硕大短板暴露:国米玩不起“血性真蓝黑”亚特兰大的那种“来啊,痛快啊,咱就比谁进球多”的套路。国米打“对飚局”注定坎坷,因为国米射手们把握机会能力在意甲强队中没有任何优势,去了欧洲赛场,更是绝对下风!

新赛季意甲首战,孔蒂耍起了激进的“单中卫”战术。

名义上的3412三中卫,两个人是边后卫出身,大举压上进攻。

正牌中卫只有巴斯托尼一个,可巴斯托尼也不安分。看看他的比赛热图吧,其活动范围,分明比很多球队的后腰还要大,还要靠前。

孔蒂意图很明显,他更多球员参与进攻,这就是所谓“孔式全攻全守”。

打个比方:国米此战拿着十八般武器与对手厮杀,刀不行就换剑,再不行就换开山斧方天戟,但副作用是,所有负重全用于携带武器,国米除了穿条丁字裤外就不着寸缕,几无防护。于是比赛就变成了互爆局:双方对捅,国米把对方的屁股揍的遍布脚印,同时也把自己的臀部亮出来让对方可劲踢……

这样的比赛,中立球迷看起来当然会痛快淋漓,但两队的球迷却容易心脏病发作。

有人表示:对捅就对捅,反正1-0也是赢,4-3也是赢,3分到手就行。

但长期来看,国米真不具备打“对飚局”的条件。

一方面是因为国米舆论环境非常恶劣,无论媒体,还是球迷。

本轮亚特兰大打出对飚局,丢球后大逆转,全世界一片赞誉。

真蓝黑又圈了一波粉。

同样是本轮,一场刺激的比赛后,国米也赢了,可媒体一番痛批,很多球迷更是恨不能将一些球员骂的狗血喷头,将孔蒂描述为是一无是处,活该凌迟。

舆论环境问题是陈词滥调,不赘述了。

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技术方面的:国米若打强队,打对飚局很难有好结果。因为与强敌拉开架势对捅,比的就是谁把握机会做得更好,而国米几位主力得分手在把握机会方面,真的都比较差。

新赛季首战,国米枪王卢卡库登顶意甲尴尬数据榜:错失绝对得分机会次数联赛第一。要知道很多球队都是打了两轮。

这一战卢卡库错过3次绝杀好球。

一幕出现在第20分钟,佛罗伦萨门将大脚球,国米中场争下来,埃里克森得球就是一记纵贯半场的传球,给了卢卡库准单刀的机会,但比利时人一脚踢到边网上。

不过球没进,很多媒体机构都不屑于把这画面写进战报。

另外两次都在下半场。一次是森西巧妙过人后分球,佩里西奇喂饼,卢卡库近在咫尺打丢了。

另一次是科拉罗夫送出穿越多人的直传,卢卡库突入禁区单刀劲射,又打偏了。

如果把握好这些机会,国米何至于赢得如此艰难?

赛后,这几位传球手没有数据进账,被粉红报纸评为国米全队最低分三甲。

毕竟在意甲,游戏规则就是:球没进,都是白搭。

在漫长的赛季里,因为一战的表现来点赞或开骂,终究太儿戏。

不过国米射手的把握机会能力不强,不单是此战,而是一年多来的事实。

上赛季整个意甲,错过绝对机会次数榜单的前八名,国米两名球员入列:卢卡库第5、劳塔罗第8。

8个名额分属7支球队,唯有国米,第一第二射手悉数入围。

上赛季欧冠,国米只踢了小组赛,但全季统计整个欧冠32强错过绝对机会榜单(场均)的前20名,国米3名球员榜上有名。

如果机会把握的好一些,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

很遗憾,足球从来都不相信“如果”。

上赛季国米最重要的一战是欧联杯决赛,那场对捅局里,国米也是先打丢单刀,然后感悟了“浪费机会必遭惩罚”的公理。

总之,因为把握机会能力差,蓝黑军上赛季在各条战线上,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这就注定了一点:国米首战3分进账固然不错,但接下来的比赛,国米必须调整,哪怕是降低进攻能力,也必须强化防守。因为球队不具备靠“4-3主义”取胜的条件,因为打“互爆局”绝不是国米的正道。

打弱队,国米有实力优势。机会比对方多,1次2次机会打不进,还有容错空间。

可国米的问题是打弱队吗?不是!

要想意甲实现目标,要想欧冠小组出线,国米就必须大幅提升上赛季表现不佳的强强对话战绩。

打强队,蓝黑军若和对手拉开架势互捅,那胜负比的是什么?比的就是谁更高效,谁把握机会更好。

这恰恰是国米短板——无论是和意甲列强比,还是和欧洲列强比,国米在把握方面,都是比较差的那一方。

所以国米别无选择,只能强化防守,哪怕代价是削弱进攻。

因为决定一支球队运转方略的,归根结底还是能力。

把握能力差,这就是国米必须面对的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