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学习上进行对比,那就得气死人了。有的学生清华北大任选,考差了只能上复旦;而有的学生考上一个普通本科都费劲,甚至学校都没得挑。那些能上清北名校的学生的父母大多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做对了什么呢?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针对每年各省状元的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习有过多的关注。常常是家长做家长的,孩子做孩子的,并不需要家长特意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什么时间应该学习或者完成作业什么的。这就让无数家长纳闷了,自己的娃天天督促学习,完成作业,但成绩就是普普通通。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习惯不同,在小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坚持,到了初中高中阶段,家长就非常轻松并不需要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而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到了初中就开始担心中考,到高中就开始担心高考。

家长对读书的观念

”知识改变命运“多数人是认同的,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并没有那么坚定地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心中的观念直接影响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于是辍学成常态,甚至还有考上大学都不上的,被认为不如直接打工挣钱,还可以早日成家抱孙子。

之所以每年都会有农村学子考入重点大学,而其它多数考不上大学或者考上了也不上。区别产生的根源还在于父母对读书的观念,即使他们学历不高,但对读书改变命运是坚信不疑,于是他们的子女以读书改变命运。

民主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而每年考上清北的学生的家庭氛围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民主。也就是孩子能决定的事情很多,父母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决定一些事情。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考什么学校,读什么专业,孩子可以做主。而反观父母干预过度的家庭,孩子要么没有主见,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更没有学习目标,要想学多好,真的是想多了。

其实清北家长们做的更多细节,一下子也说不过,上述是最为主要的因素,相信大家都想去了解清北家长在各种细节上的做法,特别推荐《清华北大学霸日记》给广大家长,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