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有人干,其中也包括买菜。卖菜有的是自己地里种植出的蔬菜,闲暇之余去路边销售。更多的则是商贩,去批发市场批发蔬菜之后,作为零售商去销售蔬菜。也有的将卖菜生意做得相当的红火,看似卖菜很简单,其实里面的道道可不少。有的蔬菜由于天气或者购买明显增多,还会出现坐地涨价,当然也有的也因为存放好几天没有卖掉,只能赔钱卖。

我们现在去卖菜,已经习惯去超市购买,一来作为综合购物,去超市卖菜,能够将需要的物品一次买齐,不用在东奔西跑,即便是价格稍微贵一点,但也贪图省事,是很不愿意在转来转去特别的麻烦。而对于路边一些老人卖的便宜菜,很多时候却并不感冒,这是为啥呢?难道农村老人卖的菜不好吗?不是自己种植的蔬菜?

还真的别说,有很多专业卖菜的,大都不是自己种植的蔬菜,都是自己每天很早的时候,去批发市场进货之后,自己在将蔬菜进行分类零售。这样的情况最为多见,这些卖菜的商贩之中,也不乏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笔者这里的大集上,就有个常年靠贩卖蔬菜的老李,老李今年七十多了,每天早晨4点多就会去县城的菜市场,去批发一些蔬菜,进货完毕之后也要到了七八点,老李在县城吃过早饭之后,就赶紧往回赶,在中午之前,基本上就会把菜卖完。其实老李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虽然有些利润,但算上人工费用,车辆费用,也就是赚个工资。

跟老李差不多的是邻村的老赵,老赵这人做生意跟老李就不一样,老李是明码标价,价格说明,但足斤足两,有时候拿回去秤,还能够多出一点来,老李是个很豁达的人,对于大家挑拣和掰掉一些叶子这样的情况,老李也是笑呵呵的不发火,按照老李的意思,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够赚钱已经很满足了。大家挑拣剩下的菜,老李也是不会在低价卖,而是带回家去让一大家子人吃。所有老李每天都是早早地来摆摊,每天早早地收摊回家。

而老赵就不行了,老赵这人太过于精明,也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主,据村里的老人说,老赵年前时候就做生意,尤其是老赵的称,老人说就算他亲爹来买东西,也指定给不够数。虽然老赵名声不好,但老赵会来事,也很会说话,俗话说得好,会说话的能当银子钱使。所以大家都知道老赵的称给不够,但老赵的菜摊前还依然有人买。

现在大家不爱去购买路边老人卖的菜,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的老人卖菜,确实会出现缺斤少两的情况出现,而买家即便是知晓之后,也不好意思撕破脸。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这些老人所卖的菜品比较少,有时候就是简简单单两三样,这样很难一次性买齐,所以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少的人去购买。其实如果要是真正村民种植的蔬菜,价格是另一回事,这种蔬菜还是很值得购买的。只不过现实情况下,这样的情况我们很难遇见。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