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一個發源於我國本土的傳統宗教,它以“道”爲最高信仰,是在原始的神仙崇拜基礎上,結合黃老道家思想發展而來。道教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它以“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作爲修行目標,修道者希望可以通過辟穀、性命雙修等方式最終飛昇成仙。

同時“長生不老”也是古代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尤其是封建帝王更是把它當成畢生追求,秦始皇、漢武帝、宋徽宗、嘉靖帝……他們沉迷於煉丹修道,以求可以長生不老,永遠守着皇位。秦始皇更是爲了得到傳說中的仙藥,遣徐福去蓬萊仙島尋找,結果一無所獲。

葛洪祖師在《抱朴子內篇》中系統地闡述了自己關於丹藥的養生理論,認爲喫仙丹是成仙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煉製丹藥成仙是道教最常見的一種成仙之法,比起其他方式來苦心修煉道行,只要煉製好丹藥便可以長生不老了,因此除了道士以外,還有很多人對此趨之如騖。比如李白、蘇軾這兩位大文豪,也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太白”二字就是來源於道教信奉的太白金星,他也常常以“謫仙人”自居,同時他也是一位真正經過授籙儀式的道士。“詩仙”李白的一生與道教有着不解之緣,他曾遊歷名山大川尋仙訪道,結交高功大德暢談玄學之妙,他大量的詩篇中都能找到道教的影子,許多都有對長生成仙的渴望。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吹笙吟松風,泛瑟窺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李白深受道教影響,也造成了他狂傲不羈的性格。李白到了晚年之時,由於仕途的不順,對於得道成仙的願望越發的強烈,於是他便四處找尋高人傳授他煉丹之法。李白遇到了高道胡紫陽和其弟子元丹丘,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李白學到了很多煉丹之法,這在他的詩歌中都有記載。如

吾與霞子元丹,煙子元演,氣激道合,結神仙交,殊身同心,誓老雲海,不可奪也。歷行天下,周求名山,入神農之故鄉,得胡公之精術。

因遇諸真人,受赤丹陽精石景水母;故常吸飛根、吞日魂,密而修之。

雖然李白最終未能飛昇成仙,但是他卻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學財富。跟李白一樣,宋代大文豪蘇軾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與道教也是有着不解之緣。

蘇軾,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又號鐵冠道人、海上道人,從他的字號可以看出道教的身影。而且蘇軾的啓蒙老師也是一位道士:“吾八歲入學,以道士張易簡爲師。童子幾百人,師獨稱吾與陳太初者”。蘇軾的大量詩篇中都有對仙道的渴望,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再比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晚年的蘇軾厭倦官場,也開始對長生不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爲一名“奇葩的煉丹大師”,爲何這麼說呢?看看他撰寫的《東坡志林》就知道了。書中記載煉丹之法

冬至後齋居,常吸鼻液,漱煉令甘,乃嚥下丹田。以三十瓷器,皆有蓋,溺其中,已,隨手蓋之,書識其上,自一至三十。滿三十日開視,其上當結細沙如浮蟻狀,或黃或赤,密絹帕濾取。新汲水淨,淘澄無度,以穢氣盡爲度,淨瓷瓶合貯之。夏至後取細研,棗肉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酒吞下,不限丸數,三、五日後服盡。夏至後仍依前法採取,卻侯冬至後服。此名陽丹陰煉,須清淨絕欲,若不絕欲,其砂不結。

與道教常規煉製丹藥所需的材料,如丹砂、金銀、諸芝、五玉、雲母等不同。蘇軾煉丹的材料有唾液、小便淨化後的白色粉末、再用棗泥混合成丹丸,最後空腹喝酒一起服用。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另外蘇軾在黃州時曾跑到一個道觀裏閉關七七四十九天,不食五穀,辟穀服氣。蘇軾想通過道教的煉丹之法來延年益壽,雖然最後沒有得道成仙,但是道教神仙信仰影響了他的人生,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