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和鲁迅,一向是大众熟知的文化名人,不论是从才学上还是从思想上来说,这两个人都堪称文人楷模。而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但却很少被人提起,这显然不是因为他的风头完全被鲁迅盖住了。

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尴尬地位,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但是如果因此就否定此人的文学成就,甚至刻意抹黑他的人品,就有失风度了。事实上,周作人和胡适交情颇深,而从两人的交往中,也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周作人。

胡适

敢于自我批评

周作人一向对日本文化非常关注,当时日本兴起了一项新的运动,叫“新村运动”,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来生活。周作人对这项运动非常推崇,还写文章在国内介绍这一运动,但是引起了胡适的批评。

胡适认为新村运动是“独善的个人主义”,还给出了四大理由,而周作人不久之后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作为对胡适的回应。周作人对胡适提出的四大理由,分别予以反驳,最后作了自我批评。

胡适雕像

周作人说,胡适对新村运动存在一些误会,而这些误会,是因为介绍者没有完全介绍清楚,所以是介绍者的责任,同时接受胡适先生自己的独立观点,即使这种观点与自己相反。

周作人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说是自己没有介绍好,这虽然有故作谦虚的嫌疑,但无论如何都表现出他的严于律己,敢于自我批评的端正作风。

胡适雕像

敢于坚持自我

1924年,变乱陡然发生,冯玉祥动用武力,逼迫末代皇帝溥仪出宫,这件事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文化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胡适的观点非常鲜明,在报纸上公开发表信件,称这是“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而周作人读到后,马上给胡适写信,表达自己的反对。周作人信中说:

“这次的事从我们秀才似的迂腐的头脑去判断,或者可以说是不甚合于‘仁义’,不是绅士的行为,但以经过二十年拖辫子的痛苦的生活,受过革命及复辟的恐怖经验的个人眼光来看,我觉得这乃是极自然极正当的事。”

胡适剧照

从周作人的信中可知,他并不反对这次的逼宫事件,而胡适也解释过,说自己反对的是用暴力方式赶走溥仪,在本质上与周作人一样,都不反对赶走溥仪这件事本身。

当时这件事发生之后,国内外颇有微词,背后涉及到的不仅有学术之争,还有政治立场的问题,而周作人敢于坚持自我,始终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

胡适虽然是他的好朋友,但是主义之争,不可不争,这件事也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周作人的人品并不差,且是一个名副其实有骨气的热血青年。

对朋友推心置腹

周作人和胡适,虽然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个人生活上,周作人还是对胡适这个朋友,还是颇为推心置腹的。这从两件事上可以看出来。

第一件事,是1929年,胡适的《人权与约法》等一系列文章,触到了某些当权者的痛处,所以遭到了他们的威胁,说是要严惩胡适,而周作人闻讯之后,立刻写信给胡适,告诫其应该安心做学问,不要过多过问身外之事。

周作人照片

当时胡适的处境十分危险,所以周作人与胡适还交往甚密,是要承担不小的风险的,可见周作人对朋友肝脑涂地,不存一点私心。而胡适感动之下,回了一封信,其中“相去甚远,相期至深。”二句,可谓是真情流露。

第二件事,就是1936年时,胡适的一生挚友丁文江因病去世,而他的病完全是工作太过劳累留下的,周作人于是想到了胡适。

周作人手迹

胡适经常工作到半夜,有时候还要到凌晨三四点,周作人担心胡适的身体,于是写信告知胡适,劝胡适多休息,将心思都拿来研究学问即可,这其实就是在说,要胡适别掺和政治上的事情了。

与上次一样,周作人的信同样写的感情真挚,倾诉衷肠,看到不幸之事,马上想到朋友的安危,可见周作人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文人。

周作人作品书籍

其实不论从人品还是文学水平上来看,周作人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本来可以更高一些的。但是作为鲁迅的弟弟,很多时候他的错误会被放大,变得比常人更加不可原谅。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鲁迅弟弟这个身份,反而害了周作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