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李渊建国开始延续了280多年,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被认为是唐朝国力衰落的开始。

安史之乱后,政局恢复了表面的安宁。但其实各种矛盾只是被按在水面之下,其后150年,大唐从内而外慢慢腐化。这些矛盾加诸在中唐名将仆固怀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仆固怀恩是郭子仪平叛时最有力的属下,他曾经数次大败史思明的部队,说服回纥参战,带兵一举收回东、西京。平定安史之乱前,从来没有人怀疑他对李唐皇室的忠诚:他曾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送去和亲;父子兄弟数人参与平叛,全家有46人因安史之乱而死。

然而,尽管有诸多军功加身,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后颇受猜忌。安史之乱是手掌兵权的安禄山、史思明一手策划的,这就留给中晚唐一个最大的后遗症:李唐皇室开始对武将极度不信任。

郭子仪在平乱中军功赫赫,被后世称为“重铸大唐”的关键人物,在武将中极具号召力,对李唐皇室从无二心。然而安史之乱后,郭子仪以头号功臣,尚且被夺取所有实权、颐养天年,更不用说他手下的仆固怀恩。

在这场李唐皇室对武将的架空操作中,郭子仪起码有“武将之首”压阵。皇帝虽然因忌惮解除了他的兵权,但是为避免引起哗变,表面上还是需要做足了姿态。但仆固怀恩却没有这么幸运,甚至他为国和亲的女儿都成了政敌攻讦他的软肋。

皇室对武将的不信任,直接导致唐代宗时期宦官权势滔天。著名的宦官大将鱼朝恩、骆奉先,都是在唐代宗时期被扶植起来的。然而唐代宗对自己的皇权威望估计过高,也对宦官权欲和手段估计过低,仆固怀恩等人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排挤、算计。

仆固怀恩在这种形势下过得战战兢兢,不过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他在奉朝廷命令送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回纥登里可汗回漠北,尚未回朝,就被骆奉先告了个勾结回纥。还在各方争论不休时,骆奉先和辛云京就率兵与仆固怀恩的儿子开战。

唐朝内部军将先乱起来,回纥、吐蕃等部想趁机分一杯羹。但唐代宗因猜忌杀死了安史之乱中颇有战功的来瑱,让一众将领心寒;后又有李光弼被宦官流言所伤,连带兵回长安救援都不敢;而郭子仪被架空多时,手下只剩下几十个骑兵,想向唐代宗请求派兵却被宦官挡在门外。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仆固怀恩从此以叛将的形象出现。他的儿子在榆次被杀死后,仆固怀恩开始在吐蕃、回纥、党项等各部奔走,纠结了三十余万大军与唐军对峙。仆固怀恩的母亲听说后,提刀向子:“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众叛亲离之下,仆固怀恩最终暴死鸣沙。

从一力平叛、因为儿子仆固玢兵败投降而大义灭亲的大唐将军;到诱众部攻唐,引起唐朝内部近十年混乱的叛将。唐代宗和朝臣评价仆固怀恩的语句,却非常引人深思。

颜真卿曾经评价道:“且明怀恩反者,独辛云京、李抱玉、骆奉先、鱼朝恩四人耳,自外朝臣,咸言其枉”。而唐代宗在听说仆固怀恩死后,不但没有抚掌大笑,反而感慨道“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这与正史极力将仆固怀恩塑造成逆贼的言语截然相反。

可见在对仆固怀恩造反原因语焉不详的记载后,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才是罪魁祸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