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疫情爆發帶來一系列民生問題,尤其餐飲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線下轉線上成爲了勢在必行的出路,然而,多地餐飲協會的一紙公函,激化了美團與商戶之間因爲漲佣金帶來的矛盾。

美團不斷提高佣金比例,逼迫商家在美團餓了麼中間二選一,成爲了此次事件爆發的導火索,商家面臨佣金高、利潤低生存難,提高單價又怕客戶不買賬,美團方面發表歷年財報,指出連年虧損,錢大部分用來給騎手發工資了,而騎手卻表示月入過萬真的是極少數,一個差評就要扣200,一個月三四千纔是正常收入,這個鍋真是背不起,美團的用戶則表示外賣越來越貴,味道越來越差。

大家各執一詞,硝煙還未彌散,快遞行業又傳來新變動,本週豐巢宣佈,將於4月30日起上線會員服務,普通用戶享有免費保管包裹12小時,超時後,每12小時收取0.5元,3元封頂。相信大部分網友看到消息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你終於對我這個小可愛下手了!

續美團之後順豐也來割韭菜,是快遞生意太難做,還是客戶太善良。對於快遞櫃收費,大家的反應都比較理性,討論結果主要糾結在幾點上面,一種是覺得12小時過短期望延長至24小時,一種是如果快遞櫃收費就送貨上門,否則拒收。作爲對手的菜鳥驛站還處於觀望階段,表示目前沒有收費打算。

但是分屬於順豐和阿里的豐巢與菜鳥驛站,在基因上就存在着本質的不同,智能快遞櫃投入高、盈利模式單一,一臺智能快遞櫃投放成本在7萬元左右,主要收益來自收寄件、廣告費和社區O2O模式。所以投入高,維護成本高,回報週期長。而菜鳥驛站的收入模式主要分爲兩點:一個是快遞代收,通過平臺每單補貼來增加收入,第二個就是寄件來收入。

作爲快遞行業的最後100米痛點,和每年不斷增長的業務,這塊蛋糕着實不好分,市場的不斷打磨之下,客戶越來越理性,操作越來越智能,如何實現共贏,還需不斷摸索前行。

相關文章